第五单元 人文地理环境 单元复习 要点一 世界人口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问题 1.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纬度位置 中低纬度 低纬度、高纬度 海陆位置 临海 内陆 地形 平原和盆地 高原、山地、荒漠 气候 降水较多,气候温和 寒冷、湿热、干旱、空气稀薄 2.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来决定。 (1)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 (2)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增加也不 减少。 (3)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 3.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 具体表现 解决措施 人口 数量过多, 增长过快 环境 问题 森林破坏、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等 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经济 问题 饥饿、贫困等 社会 问题 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教育和医疗水平不高等 人口增长 过慢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养老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典题1](2024烟台)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下面是联合国对世界及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预测图。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关于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各国都呈增长趋势 ②日本始终最高 ③美国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④与2100年相比,2050年增长幅度最小的是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为缓解人口出现如图所示的趋势性变化带来的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鼓励生育 B.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C.提倡提前退休 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要点二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1)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3)资源: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业,人口较多,聚落多;反之,资源贫乏的地区,聚落少。 2.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项目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层直立性强的特点挖成窑洞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 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 多雨 就地取材,搭成竹楼 西亚的一些村庄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东南亚的高架屋 全年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 北京的四合院 冬冷夏热,风沙大 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有的大门开在东南角 新疆地区的平 顶房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顶可用来晾晒庄稼 [典题2]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下层架空,为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结合土家吊脚楼景观图,完成(1)~(2)题。 (1)土家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潮湿 C.水源不足 D.木材匮乏 (2)政府对部分年久失修的吊脚楼进行合理保护,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修缮,修旧如旧 B.放任自流,任其变化 C.整体拆迁,异地重建 D.全部拆除,原地重建 主题活动探究 03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位于北极圈附近(图1),终年气候严寒,全年只有很短的时间气温高于0 ℃。常年大风不断,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冬季漫长、寒冷和黑暗。 材料二 雪屋是阿拉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