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39566

第2单元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课时作业(含解析)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7148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作业,语文,三年级,统编,解析,课时
  • cover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班级:_____姓名:_____等级:_____ 学习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能够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如 “奔跑”“欢快”“五彩斑斓” 等,生动描述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风筝的样子,将画面内容转化为流畅、连贯的文字,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学会运用简单的句式,如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来描述图画中不同人物的活动,使习作条理清晰,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和表现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通过观察图画,有条理地分析画面中的人物、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先描述整体场景,再分别介绍不同人物的动作和可能的对话,锻炼思维的条理性。 2.根据图画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内容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比如,想象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和交流的话语,让习作内容更加丰富。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欣赏图画中色彩的搭配、人物的姿态以及整体氛围所营造出的美感,感受画面传递出的快乐、自由等情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2.在习作中融入自己对美的感受,通过文字再现图画的美感,甚至可以尝试用更优美的语言进行修饰,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风筝比作飞翔的精灵,让习作富有审美情趣,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放风筝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可以适当提及放风筝的文化寓意,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课文解读 本次习作以一幅孩子们在户外放风筝的图画为素材。画面中有多个孩子,他们手中拿着形状各异的风筝,有的正在奔跑着放飞风筝,有的则在一旁观看或准备放飞。背景是蓝天白云和开阔的草地,整体氛围轻松愉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教材引导学生在写作前仔细观察图画,思考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动作是怎样的以及可能说了哪些话等问题,旨在让学生关注细节,为写作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思路。同时,强调写作时要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清楚,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能力。写完后与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这一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如内容是否介绍清楚、是否有错别字等,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我修改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拓展资料 一、描写放风筝的好词好句: 好词:风和日丽、碧空如洗、兴致勃勃、欢呼雀跃、扶摇直上、翩翩起舞等。 好句:“风筝迎着微风,摇摇晃晃地飞上了天空,仿佛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鸟,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穿梭。”“孩子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在草地上空回荡,与飞舞的风筝一起,构成了一幅欢乐的春日画卷。” 二、放风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巧:选择空旷、风力适中的场地;放飞时要迎着风跑,边跑边放线;风筝起飞后,根据风向和风力调整线的松紧度等。 注意事项:注意周围环境,避免风筝线缠绕到树枝、电线等物体上;不要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风筝,以免伤到他人等。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画中放风筝的场景,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细节。 三、关于风筝的文化知识: 风筝起源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被用于军事、通讯等方面,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不同地区的风筝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寓意,如潍坊风筝以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著称,北京风筝则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特色。了解这些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文章更具文化内涵。 小试牛刀 1.选一选,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审清要求:下面关于看图作文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B.要认真思考图画的意图 C.要紧紧围绕图意展开合理想象 D.只写图画展现的内容,其他不写 2.下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