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6) (三)物质世界之能量表现形式 1. 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常用单位是分贝。音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米/秒。 ·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鼓膜产生振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 2. 光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空气中光速是30万千米/秒。 ·光遇到物体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人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将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关。 ·物体的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温度就越低。 ·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 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说明了物体的热量在增加或减少。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为37℃、水结冰的温度为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空气以及许多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叫热传递。 ·不同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传热性能比较好,但保温性能较差。 ·各种不同材料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是不同的。 《声音、光与热》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声音的强弱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分贝。( ) 3.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 4.声音以直线形式传播,传播不需要介质。( ) 5.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6 米 / 秒。( ) 6.光是以曲线形式传播的,速度是 30 万千米 / 秒。( ) 7.光遇到物体后会被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 8.物体颜色越深,表面越粗糙,吸收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 9.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形成强光和高温。( ) 10.放大镜是凹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 ) 11.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 12.水结冰的温度是 0℃,沸腾的温度是 100℃。( ) 13.空气和固体不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只有液体有。( ) 14.热传递的方向是从较冷一端传向较热一端。( ) 15.金属的传热性能差,但保温性能好。( ) 二、选择题(共 35 题,每题 2 分) 1.声音的高低由什么决定?( ) A. 振动幅度 B. 振动快慢 C. 传播介质 2.音量的单位是( )。 A. 米 B. 分贝 C. 摄氏度 3.声音传播需要依靠( )。 A. 物质 B. 真空 C. 光线 4.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A. 346 米 / 秒 B. 30 万千米 / 秒 C. 100 米 / 秒 5.耳朵的鼓膜振动后,声音通过什么传到大脑?( ) A. 神经 B. 血管 C. 骨骼 6.光的传播形式是( )。 A. 曲线 B. 直线 C. 波浪线 7.空气中的光速是( )。 A. 346 米 / 秒 B. 30 万千米 / 秒 C. 1000 米 / 秒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照镜子 C. 彩虹 9.阳光下物体温度最高的情况是( )。 A. 颜色浅、表面光滑、光照垂直 B. 颜色深、表面粗糙、光照垂直 C. 颜色深、表面光滑、光照倾斜 10.能会聚光线形成高温的是( )。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三棱镜 11.放大镜的镜片是( )。 A. 凹透镜 B. 凸透镜 C. 平面镜 1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 A. 米(m) B. 分贝(dB) C. 摄氏度(℃) 13.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 A. 0℃ B. 37℃ C. 1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