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Panda 翻跟头》教学设计 课题 Panda 翻跟头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在调试程序时主动发现运动参数规律,理解数据正负值对角色方向的影响,建立数据与行为的关联认知。计算思维:通过数学计算推导旋转角度与圈数关系,运用重复执行积木实现动作分解和循环控制,构建流程优化逻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自主改编熊猫程序为丝路主题,替换月牙泉背景与骆驼角色,添加方言对话完成本土化创意表达。信息社会责任:使用甘肃文化素材时主动标注来源,遵守数字资源版权规范,践行信息伦理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事件触发→等待控制→运动执行的积木拼接逻辑,完成角色翻跟头/行走的连贯动作流程。理解旋转角度(90°→45°)与步数正负值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计算推导循环次数(360÷45=8)。将熊猫程序改编为骆驼行:替换月牙泉背景、双峰骆驼角色、方言对话,实现文化主题创新。 教学难点 调试中发现"移动-50步"使骆驼前进,需建立负数与运动方向的抽象关联(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将重复动作(如3次翻跟头)转化为循环执行积木,需精确计算次数避免动作缺失或冗余。在添加甘肃文化素材(如鸣沙山图片)时,需指导学生正确标注来源,形成版权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聚焦我的角色 Panda 还没动起来呢!别着急,我们现在就让Panda动起来,开始足球场训练吧!播放视频《顺序结构》。 思考讨论怎么让角色动起来。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了解顺序结构。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编写 Panda 翻跟头程序1、单击“角色”选项卡,单击“角色面板”的“Panda”图标,将“事件”积木类型下的“ ”积木拖放到代码区。2、将“控制”积木类型下的“ ”积木拖放到代码区,拼接在执行积木下面。3、将“运动”积木类型下的 积木拖放到代码区,拼接在等待积木下面,把“15”改为“90”。4、将第二步和第三步重复做3次。单击“绿旗”执行按钮,运行程序。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就是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按顺序做事情的程序写法。它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你只要按顺序写下要做的事情,电脑就会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一步一步照着做。二、想一想在刚才编好的程序中,为什么要加等待积木呢?去掉等待积木,再运行程序看一看。等待的原因计算机执行命令的速度极快(每秒百万次操作),如果不加等待积木,所有动作会在瞬间完成。 你只能看到最终状态(角色移动后的终点),无法观察到移动过程。试一试,如果旋转的度数改为45度,需要旋转几次,Panda才能转一圈。转一圈为360°,所以需要360/45需要8次才能转一圈。三、编写 Panda 换造型和颜色的程序Panda 在翻跟头的时候,为了保持平衡,它需要改变一下造型。它使了好大的劲,所以脸的颜色都变了,我们快来看一看。单击角色面板的“造型”按钮,打开“图形编辑器”,会发现 Panda有两种造型。在Panda翻跟头的过程中选用Panda的第二种造型。1、单击“角色”面板下的 按钮,切换到积木区和代码区。2、将“外观”积木类型下的 积木拖放到代码区,拼接在costume1 造型第一个“右转 90度”积木下面,并单击“costume1”下拉菜单在弹出菜单中单击“costume2”。3、将“外观”积木类型下的“ ”积木拖放到代码区,拼接在“换成 costume2 造型”积木下面,把“25”改变为“-25”4、在程序末尾,再次拼接“外观”积木类型下的 积木,其后拼接 积木,使 Panda的造型和颜色恢复。程序代码如图所示。完成后单击“绿旗”执行按钮,运行程序。四、添加舞台背景1、单击“背景”选项卡,单击添加背景素材,打开背景库对话框,在背景库中选择“学校”类别,单击“Football fiel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