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0552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79174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赛,原创,请勿,转载,语文,6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探秘古生物演化的语言与实践之旅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刘美兰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能提取、整合信息,概括说明性文本的主要内容。3. 学习运用总分结构、对比等写作手法进行表达。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展现了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引导学生了解古生物演化知识,体会科学思维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但对科普文的语言特点(如严谨性)理解尚不深入,且在运用写作手法进行仿写时可能存在困难,需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突破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运用:理解 “点睛之笔” 等词语,体会科普文用词严谨的特点。思维能力:概括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历程,培养逻辑梳理与表达能力。审美创造:学习总分结构及对比手法,仿写 “生物演化微科普” 短文。4. 文化自信:激发对古生物演化的探索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 体会科普文语言的严谨性,掌握总分结构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总分结构和对比手法仿写 “生物演化微科普” 短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1. PPT 展示恐龙化石图片,提问:“通过化石猜恐龙名称。”2. 展示翼龙图片,设疑:“恐龙化石博物馆中为何出现‘特别’化石?”3. 播放 AI 文博士语音,发布三大挑战任务(破译语言密码、梳理演化历程、撰写微科普),板书课题。 观察图片并猜测恐龙名称,思考翼龙与恐龙的关联,明确学习任务。 创设 “恐龙化石博物馆” 情境,以悬念和任务激发兴趣,快速聚焦课题。 二、任务一:破译科学语言密码(10 分钟) 1.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关键词并记录疑问(如 “点睛之笔” 含义)。2. 精读 “辽西化石” 文段,提问:“科学家之前的假说是什么?化石提供了什么证据?”3. 对比讨论:“‘很可能’能否换成‘一定、肯定’?” 引导体会科普文语言严谨性。 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通过文本分析理解 “点睛之笔” 的科学意义,参与词语对比讨论。 以问题驱动文本细读,培养科学思维与语言分析能力,落实语言目标。 三、任务二:梳理演化历程并模拟讲解(10 分钟) 1. 布置任务: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和△标出时间短语与形态变化关键词。2. 小组讨论:“时间点和关键词如何串联演化过程?”3. 引导构建 “时间轴” 板书,示范用 “首先…… 接着…… 最后……” 句式讲解。4. 学生同桌互练讲解,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从流畅度、画面感等维度评价。 圈画关键信息,参与小组讨论,模拟讲解员用时间线索和关键词讲解演化过程。 通过信息提取、逻辑梳理与实战演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对演化过程的理解。 四、任务三:撰写生物演化微科普(15 分钟) 1. 出示课文第四段,分析总分结构与对比手法(分句前后内容对比)。2. 以惠州三角梅为例,引导学生仿照句式进行对比描写。3. 学生写作后小组交流评价,推选优秀作品全班展示,参照评价表(总分结构、对比手法等)进行反馈。 朗读文段,分析结构与手法,仿写三角梅的演化特点,参与互评与展示。 以课文为范例,通过跨学科迁移(植物演化),将阅读技巧转化为写作能力,培养科普创作素养。 五、总结拓展(2 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恐龙演化的关键线索与写作手法。 记录拓展任务,回顾学习重点。 延伸课堂学习,激发持续探索兴趣,强化知识应用。 总结评价 目标达成度语言运用:通过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