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9224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31313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1张,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如何建立)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活动1:依据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并立形势图,完成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形势简图填写。要求:方位填写准确。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活动2:结合所学知识,并阅读课本44、49、50内容,完成表格。要求:阅读教材文字时关键信息作标记,史实对应准确没错别字。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契丹) 西夏 北宋 耶律阿保机 契丹 916年 上京 党项 汉族 1038年 元昊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兴庆府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 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 天数安逸在幽遐。 契丹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髡(kūn)发 圆领窄袖长袍靴子 游牧、狩猎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隋唐时期 唐朝末年 9世纪后期 游牧在北方的契丹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社会动荡,一些汉人北上谋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契丹逐渐从事农耕,建筑房屋、城邑,学会了冶铁、纺织 游牧———农耕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活动3:阅读教材P49,说说契丹人为增强国力,做了哪些措施?并分析措施的特点。 特点:学习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但又保留自己的特色。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材料研读: 材料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路? 因俗而治、分而治之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西夏符牌 ▲西夏文字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文化上: ▲西夏货币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政权的治国措施: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都学习中原先进文化 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共同点: 共同影响: 二、从战到和的较量 (为何并立) 二、从战到和的较量 背景:燕云十六州 二、从战到和的较量 活动4:阅读课本第50、51页,梳理辽与北宋的关系变化。要求:通过在课本中找寻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关键词,划出辽与北宋关系的描写,并作出战或和的判断。 时期 辽与北宋的关系 宋太祖时 宋太宗时 宋真宗时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措施 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和 战 战 二、从战到和的较量 1.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3.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二、从战到和的较量 活动5: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签订盟约?结合以下材料说说你的想法。要求:阅读材料划出关键信息,从辽和北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二、从战到和的较量 活动6: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任选一个观点,结合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的百姓不利。 1、保持长期和平局面; 2、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3、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2、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 1、是屈辱的和约; 二、从战到和的较量 阅读表格,说出北宋和西夏之间的战争有何结果?阅读材料分析西夏与北宋的战争对西夏产生了什么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 【宋夏议和】 结果: 916年 辽建立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澶渊之盟” 1125年 金灭辽 960年 西夏归附北宋 西夏独立, 北宋发动对西夏的战争 西夏首领元昊发动对北宋的战争 “庆历和议” 1038年 1040年 1044年 和:78年 战:6年 战:45年 和:120年 大概念:民族相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