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8096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2.观察植物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5179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材,解读,教科,2024,科学,一年级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观察植物【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对植物外形特征的比较、分析,能概括出植物特征,尝试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探究实践目标 ●在观察植物外部形态过程中,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 态度责任目标 ●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2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在此基础上,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加深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植物有哪些特点,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不同植物有不同外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有四个板块,分别为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聚焦板块,利用情境图中孩子与植物比高,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人一样都在生长,同时聚焦植物有什么特点。探索板块,设计了两个任务,分别是观察一株植物和观察更多的植物。在第一个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来观察一株植物,可以用眼看、手摸、鼻闻等科学方法来观察,并对植物外形进行口头描述。在第二个观察活动中,教师出示更多的植物,以蒙眼猜植物的游戏弓|导学生不用眼睛看,而是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的方式来观察植物,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植物,学会比较植物的异同点。两个活动是递进的,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植物一般种在土地里、不会移动、颜色大多是绿色的、有高有矮等。研讨板块,总结本课使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与自己用的观察方法结合起来描述植物。通过询问学生自己种的植物怎么样了,让学生持续关注自己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拓展板块,让学生通过观察特殊植物一仙人掌,发现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了解植 物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环境之中,发现更多植物的特点。 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观察植物的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以观察、描述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观察方法进行细致指导,渗透科学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对植物进行有序的观察,并指导学生描述植物特点。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课堂上需要创设一些符合学情的情境或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组织游戏时要渗透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 难点:能描述观察到的植物外形特征。 (四)教材解读 探索1:选择绿萝作为观察对象,是因为绿萝分布广泛,全国各地都有,且栽培历史长,准备起来较容易。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帮助学生从活动中认识到植物有很多特点,如颜色、形状、光滑度、高矮、气味等。 探索2:从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角度,设计了蒙眼猜植物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比较植物异同点,发现不同植物有自己的特点,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研讨1:可以从看、闻、摸的结果等方面描述。 研讨2: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自己种的植物的生长变化,从高度增加、叶片数量增加等方面描述。研讨旨在加强学生对植物特点的观察和认识,引导学生课外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拓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其他植物的特点,从课堂走向课外,发现更多植物的独特之处。图片展示的是仙人掌,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独特之处———叶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更多植物的独特之处,如榕树的根、含羞草的叶等。 (五)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种的植物。 教师:绿萝、菊花、石竹、薄荷等常见植物盆栽,多媒体课件。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课首给出了校园植物的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