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组词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能够自主观察汉字结构特点,写好“莲、荷”2个生字。 2.通过自主练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熟读成诵。 3.体会诗意,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练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熟读成诵。 2.体会诗意,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的画面。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题 1. 齐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数课题字数,划分课题节奏。 3. 再读课题。 4. 寻找课题中的两个名字:“净慈寺”“林子方”。 出图介绍“净慈寺”——— 净慈寺就在我们的杭州,是很漂亮,也很著名的一个寺院。净慈”应该是干净、纯净以及慈爱的意思,(出示字卡 慈爱)。 我们一般都说谁很慈祥?聂老师很慈祥。“慈祥”。一般我们是指老年人。还有个词叫“慈眉善目”。 这是一个寺庙的名字,还有一个名字是一个人“林子方”。 5. 理解“送”。谁送别林子方呢?(“净慈寺”上面写上“地点”,“林子方”写的是“人名”),你会看到下面,是杨万里在净慈寺送林子方。送他干嘛呀?送他可能到外地去做官。 6. 理解“晓出”。回忆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春天就睡得好,不知不觉就是感觉不到天都亮了。所以“晓”是早晨的时候,天刚刚亮的时候。 7. 理解诗题。早晨的时候从净慈寺出来,杨万里去送别林子方。同学们,你看就是这样的一个题目,把它的背景就写清楚了,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还有事件。再来读一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带着这种理解,咱们把它读清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活动二:认识“送别诗” 1. 同学们再看它前面其实是少了一个主语,谁写的?杨万里,所以咱们可以把题目写成《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为什么诗人不加上自己的名字?因为后面有他的名字,所以他是很谦虚的,一般他也不会在前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给汪伦写过一首送别诗,叫《赠汪伦》,这是李白赠送给汪伦的,也是一首送别诗。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你看这里面有一个字可神奇,“送”“赠”,还有“别”,《别董大》。一旦有这样的字,我们就知道这些都叫做送别诗。那下次再见到这样的字,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些诗都是送别诗。 2. 送别和送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有一些送别是依依不舍,有一些送别那是充满着祝福。今天我们要学的送别诗又不一样,那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送林子方的。如果你送别转学的同学,你一般会对他说什么呀? 预设:你好好保重,去那边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好好学习,我们常联系。 还会来诉说彼此的感情,还有一些回忆,说你看我们以前在一起玩得多好,是吧?希望你在那边也能交到朋友,对吧?但是这首诗很奇怪,这首诗没有任何的说什么你留下来,我们俩之前有多好,你去那边怎么样?全诗都在写景。 活动三: 初读古诗,感悟古诗魅力 1. 自由朗读。 2. 从词到句,感受古诗魅力。 这里面有一个词语是我们需要认识的,拿出词卡跟老师读,“毕竟”。什么叫“毕竟”很难理解,当这种词我们好像只能用“毕竟”来解释的时候就有点麻烦,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查古代汉语词典。好,请看,到底、究竟、终归这几个意思是对的。 那我们怎么来验证?咱们把这个词的意思换一换放到里面去?说到底是西湖的六月中,你看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了———查字典。“毕竟”说这到底还是西湖的六月中。 这里我们又有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