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2059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6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把孩子们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使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掌握“银钲、玉磬”等关键词汇。 2.通过小组合作、想象画面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提升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童趣。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朗读感悟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古诗接龙,激发兴趣。 2.发现共同特点———诗人都是杨万里。引出诗题,理解。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古诗接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发现诗歌的共同特点,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情感基础。) 二、新授 (一)读准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名读,男女读,师生读。 3.正音“银钲、玉磬”后鼻音,“当”四声。出示图片,猜测事物。 4.古今异义词“玻璃”。 5.齐读。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和针对性的词汇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为后续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1.自学提示: (1)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意,同桌交流。 a.结合注释 b.联系生活实际 c.借助插图 d.拆字组词 ...... (2)圈出诗中描写的事物,思考它们和冰之间的关系。 a.抓住动词,厘清稚子弄冰的过程。 b.借助诗中事物和动词,简单讲古诗意思。 2.学习一二句。搭建支架,想象画面,感悟心情变化。 (1)【想象取冰】创设情境,抓住“脱”字,想象如果你就是稚子,你会怎么取冰?感悟心情。 预设:借助工具;拿火烤;将盆倒过来...... (2)【想象穿冰】抓住“穿”字,想象稚子该怎样穿冰呢?感悟心情。 预设:拿刀子戳小孔,小心翼翼地穿...... (3)指名读,男生读。 3.学习三四句。搭建支架,想象画面,感悟心情变化。 (1)【想象敲冰】播放“敲冰”音频。听着这样的声音从树林中传来,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什么呢? 预设:稚子在前面敲冰,后面有三五个人羡慕地看着;稚子得意洋洋,一边敲一边向别人炫耀...... (2)【想象冰碎】播放“冰碎”音频。在这欢声笑语中,突然传来了这样的声音。此时,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什么画面?心情如何? 预设:懊恼、伤心、失望...... (3)指名读,女生读。 4.齐读古诗,体会稚子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诗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生动的画面,并深刻体会诗中稚子的心情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想象画面、多样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 配乐写故事,感受童趣,总结方法。 (1)播放轻音乐,生写故事。 改写故事: 试着将《稚子弄冰》变为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加上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使故事变得更生动。 (2)生分享。 (3)感受稚子形象。 预设: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4)看到这一幕的杨万里,会有何感受呢? 预设:喜爱之情 (5)配乐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总结学习方法。 (抓动词,想画面,悟诗情) (设计意图:通过将古诗改写为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古诗中的童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