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8490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873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念奴娇 · 过洞庭 1.重主观,轻客观。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注重艺术效果。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的三个特征: 1.细节的真实性。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形象的典型性。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3.描写的客观性。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家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家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现实主义的三个特征: 导入新课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在诗人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径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yuán)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课文解读 上片写景, 词中的洞庭之景有何特点? 词人笔下洞庭湖景色有何特点? 平静 开阔 澄澈 善用数词 比喻 对比 用词别致 中国古人美感的最佳代表是玉。 ———李长之 扁舟:细长如叶的小舟,象征隐逸江湖,远离官场。出自《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 '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分、共:将天上人间并为一体。 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洞庭湖面的阔大象征心胸襟怀的阔大,以湖水的澄澈透明表明自己的高洁正直 更无一点风色 三万顷 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词人是怎样描写的呢? 洞庭之南,青草湖上,一片广漠无垠的纯净的世界,湖面如镜,水色似玉,水天一色,星月同辉。置身此境——— 意象 意境 手法 澄澈空明 恢宏空阔 比喻 对比 炼字 悠然自在,妙不可言。 景物形象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下片抒情, 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张孝祥? 知人论世 张孝祥 (1132-1170) ,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本蜀之简州 (今四川简阳市) 人,生于明州县 (今浙江宁波) 。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书法家。 绍兴二十四年 (1154)廷试,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入仕后刚正不阿主张扫除积弊。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谋反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五年中升迁为中书舍人,遭妒被弹劾,丢官外任。密切关注战局变化,并提出抗金计策,后朝廷议和,又 被弹劾,回乡退隐,绝意仕途。 政绩卓著,因地制宜,创出佳绩在抚州平定兵乱,离开时父老夹道相送;在平江使得万千灾民得以生疏通水源,为今日镜湖。存;在芜湖捐出自己的三百亩田地为湖, 英年早逝,卒年三十八岁。 把握形象, 你关注的是哪些词语?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