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9735

9.3.2 旋转的特征 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7312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3.2,旋转,特征,教学设计,华东师大,2024
  • cover
第九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9.3 旋转 第2课时 旋转的特征 本节内容是华师七下第9章第3节第2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概念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究.旋转作为图形变换的重要方式,与之前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共同构成初中阶段图形变换知识体系.它不仅是对图形性质的进一步探索,更为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圆以及高中的向量旋转等知识奠定基础,在几何知识的学习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内容结构:教材先通过具体图形的旋转,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角度探究旋转前后图形的关系,归纳出旋转的特征;随后安排简单平面图形旋转作图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对旋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能理解旋转中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基本要素. 但对于旋转后图形中对应元素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学习.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仍有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简单的实例发现一些表面现象,但对于如何从数学角度严谨地描述和应用旋转的特征,还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 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操作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特征; 2.掌握旋转作图的步骤,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会用旋转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培养识图能力,体会旋转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特征. 难点:掌握旋转作图的步骤,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复习回顾 1.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答: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线段绕线段上的某一点旋转90°后与原来位置的线段有何关系? 答:线段绕线段上的某一点旋转90°后与原来位置的线段互相垂直.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旋转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旋转的特征 师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有什么特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又有怎样的关系?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问题1:在下图中,△AOB绕点O(点O是三角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到△A′OB′处. (1)形状、大小有何变化?你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有哪些角相等? (2)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是否相同?旋转角度是否相同? 答:(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 对应线段相等. ,, 对应角相等. 答:(2)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相同,,各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问题2:在下图中,△ABC绕点O(点O不是三角形的顶点,而是在三角形外)逆时针旋转到△A′B′C′处. (1)△ABC和△A′B′C′的形状、大小有何变化?哪些线段相等?有哪些角相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答:(1)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