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图形的轴对称 1 轴对称及其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3.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图. 4.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难点:能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成轴对称,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建筑中的对称之美. 观看下面的视频,感受建筑中的对称美.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让学生感受常见的建筑中的对称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感知本节课要学习的轴对称的内容. 环节二 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 教师活动:教师给出图片和图形,鼓励学生充分观察、操作,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并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问题1:观察下面的几张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答案: 每一个图片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问题2:观察下面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答案: 每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归纳】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追问: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吗? 教师活动:教师找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相应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和图形,让学生从更广的视角对轴对称现象进行观察,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直线l是它的对称轴,沿对称轴折叠后, 点A与点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 类似地,线段A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B′,∠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B′. 追问:你还能在图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吗 预设答案:点B,C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分别是点B′,C, 线段BC,AC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分别是线段B′C,A′C,∠BAC,∠AC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分别是∠B′A′C,∠A′CB′. 【观察思考】 下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直线l是它的对称轴.观察这个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任意选一组对应线段,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2)在图中任意选一组对应角,这两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说你的理由. (3)连接对应点A与A′ ,线段AA′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 连接其他任意一组对应点再试一试. 预设答案: (1)线段AD和线段A′D′,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D=A′D′.因为它们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2)∠1和∠2,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2.因为它们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3)如图, 线段AA′被对称轴l垂直平分,线段BB′被对称轴l垂直平分.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都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观察交流】 观察图中的每组图案, 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答案: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归纳】 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包含两层含义:①有两个图形,且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②两个图形的位置必须满足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得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考交流】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数字“14”,再将纸打开后铺平. (1)两个“14”有什么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