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主要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命而挣断了尾巴。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去借尾巴,但是它们的尾巴都非常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正在小壁虎难过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新尾巴。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 本单元教学时要注意: 1.阅读时,重视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小壁虎都找过谁借尾巴,结果怎样”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并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2.识字时,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和阅读经验,引导学生在这基础上能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认读会写很多字,有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朗读水平有了一定地提高,能够有序地观察画面,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为学生补充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或其他具有再生能力的小动物,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语言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3审美创造.体会动物们交流时的礼貌用语,培养学生讲礼貌的文明规范。 4思维能力.对比生字“您”和“你”的区别,写好生字“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具准备】 PPT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爱在墙角捉蚊子的小壁虎,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它一起学习,你准备好了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小壁虎借尾巴》,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入主题。】 二、学习新知 (一)任务一:读好词句,梳理故事 1.学生多形式朗读词语。 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2.词语变句子。 老师给这些词语施一些魔法,词语就发生了变化。 (壁虎拖着尾巴在墙角捉蚊子。) 3.学生说一说其他词语的变化。 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赶蝇子。 燕子摆着尾巴在天空飞来飞去。 4.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词语,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接下来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2.师生探究: (1)动物们的生活习性被谁看在眼里? 预设:小壁虎 从水里到陆地上再到天空,这距离可不近呀!小壁虎爬这么远要干什么?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预设:借尾巴。 任务二:自读课文,读好语言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①探究小壁虎尾巴到底是怎么断的。 理解“挣”的动作和含义。板书:挣断 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心情怎么样? 预设:伤心、难过 指名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教师引读: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板书:借 2.大声朗读课文3—5自然段。找一找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用“ ”圈出来; 把小壁虎说的话用“ ”画出来?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3.从小壁虎的话里你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壁虎吗? 预设:有礼貌。关注“称呼,您和行吗”等词语。 4.小壁虎这么有礼貌为什么还是借不到尾巴呢?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