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57553

17《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80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一年级下册17《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的,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小猴子下山》这一课需要渗透的是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本单元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通俗易懂,文中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会写“往、兔”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 3、明白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4、懂得好习惯的重要性,具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明白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只小猴子下山了,我们来回忆一下,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呢? 【同学边说边板书】 看来,同学们对小猴子的行走路线已经了如指掌了,那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小猴子下山》,看看小猴子这一路都发生了什么事情。齐读课题。 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吧,翻开课本90页。 活动二:理解词句,读懂故事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用“———画一画小猴子去了哪儿?看见了什么?再圈一圈他做了什么?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老师看见大家已经用最美的坐姿告诉我,你们画完了。那老师先找一名同学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端起书认真听。 【指名读】课文我们读正确了,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哪儿? 【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里】 请你把第一句话读一读。孩子们,你们跟他画的一样吗?那走到玉米地的小猴子看见了什么? 【又大又多的玉米】 老师要采访一位小猴子,这位小猴子,这么大的玉米你在山顶上有没有见到过呀?没有见过,那你看到这么大的玉米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呀? 【非常高兴】 是啊,小猴子的心情就跟你一样,所以他做了什么动作呢? 【掰和扛】 孩子们,我们仔细看一看这个掰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它的左右两边都是什么字? 【手】 所以这个字呀,和手部动作有关,除了掰玉米,你还掰过什么呢?【掰饼干、掰香蕉】 是的,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就是“掰”。认识了这个字我们来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要读出小猴子高兴的心情。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这句话有些长,老师来读一读,同学们认真听,一会儿要找你们来评价评价老师哪里读得好。【师范读】 谁来说一说老师哪里读得好? 【生评价】 对呀,所以我们读文章首先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上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孩子们,一起读【齐读】 这么长的句子都被你们读得这么流利,那老师相信第一自然段你们也能完整地读好,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真是一只开心的小猴子。 孩子们,刚刚我们通过一边读一边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玉米地里,看见了又大又多的玉米,于是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2、学习二、三自然段 走着走着,他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继续用上刚刚的学习方法,同桌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一画:小猴子走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然后在课文中圈出他的动作词,圈画完之后再交流讨论一下。开始吧。 这个小组的同学习惯真好,讨论结束后迅速坐端正,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老师来找两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他同学端起书,仔细看,认真听。【两名同学读】 谁来评一评他们俩谁读得好?【同学评价】 请你像他这样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得声音洪亮。 接下来哪个小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呢? 【小猴子走到了桃树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同桌说说他做了什么动作呢?【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