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259450
5.12.2 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表格式)( 共2课时)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320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5.12.2
,
格式
,
七年级
,
2024
,
苏科版
,
2课时
第2节 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组实验和探究活动,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生命观念、探究实践)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探究实践、科学思维) 3.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科学思维) 4.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理解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二 讲授新课: 普里斯特利实验 【展示】普里斯特利实验设计图和英恩豪斯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 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 2.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 3.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玻璃罩里。结果蜡烛没有熄灭。 4.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小白鼠也能够正常地活着。 【提出问题】 在实验中,密闭装置中蜡烛熄灭和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放入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 实验装置为什么要密闭? 实验装置的玻璃罩能否改为不透明的黑色?为什么? 【过渡】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思考实验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小组讨论】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背景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完善实验设计,使实验设计更加严谨,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做铺垫。 环节三 讲授新课: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如何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呢? 依据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 【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向试管中吹气? 实验中形成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三组试管为什么要用试管塞塞住? 甲组试管为什么要包黑纸片? 【提出问题】展示实验结果,提问学生如何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并进一步提问,分析原因。 【教师讲解】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对比两者在表达的侧重点,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区别,使学生区分两者。 进行实验设计,思考实验中涉及的关键问题,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表达,分享自己的想法。 思考并进行表达。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区别,并在探究实验中进行严谨科学的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展示】实验器材的图片。 【介绍】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 【展示】金鱼藻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图片。 【介绍】实验步骤。 【展示】实验装置一段时间之后的变化。 【提出问题】将这一装置移到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介绍】试管内出现气泡,液面会下降。 【提出问题】思考: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细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逐步展开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思考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生命起源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课件(苏教版)(2025-11-24)
人的性别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生物的遗传物质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生命起源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2025-11-24)
生物性状的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