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教考融通 (一)溯源寻诗意,品鉴悟诗心 本单元全是诗歌,《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女子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孔雀东南飞并序》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但造成悲剧的原因并非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而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蜀道难》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蜀相》抒写诗人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望海潮》(东南形胜)开头总览杭州的优越位置和悠久历史,接着描绘此地风景的优美、市井的繁华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扬州慢》(淮左名都)则聚焦于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古典诗歌,是融入我们血脉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国人倾诉的方式、沟通的方式。伤春、悲秋、送别、边塞、咏物、田园、战争、山水、爱国、相思、酬赠……都可以在古诗中找到回响,可谓“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读诗就是读人,阅读这些诗词,古人的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本单元的七首诗词描写了诗人(或作品的主人公)怎样的人生境遇 表现了诗人(或作品的主人公)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词 人生境遇 人生态度 氓 女主人公嫁给了一个始乱终弃、毫无情义可言的男子,最终导致婚变。 敢爱敢恨,保持人格尊严与独立。 离骚(节选) 诗人遭奸佞诋毁、迫害,不被国君重用,报国无门。 爱国,洁身自好,宁死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孔雀东南飞并序 女主人公无故被婆婆遣回娘家,最后与丈夫双双殉情。 为了争取美好、幸福的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家长制度,不惜以死抗争。 诗词 人生境遇 人生态度 蜀道难 诗人以攀登蜀道的艰难,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辛。 希望人生一帆风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蜀相 诗人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却仕途坎坷,无法施展抱负。 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希望自己能够如诸葛亮一般建功立业。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词人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对前程感到乐观。 扬州慢(淮左名都) 词人生逢乱世,流落江湖,有志难伸。 心系国家、百姓,渴望幸福安宁。 (二)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 诗人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告诉读者自己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还包括诗人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或者通过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通过托物言志来表达。 所谓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诗人对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进行评价。高考中,对评价诗人观点态度的考查,往往与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 1.辨识类别,结合诗意,正确解读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能够辨明诗歌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歌的“共性”,无疑对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大有帮助。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也会有差别,这就需要结合具体诗意来确定。 不同类型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态度对应表 内容分类 情感态度 咏史怀古 凭吊古迹,追念往事,缅怀先贤,曲折反映对现实的关注等。 送别怀人 思念之情,深厚的情谊,对友人的关注,劝勉友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