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2离骚(节选) 1、知人论世,复述屈原的生平,了解屈原的“美政”理想,了解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探讨屈原精神内涵。 3、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感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屈原(约公元前340一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后遭排挤,被怀王疏远流放,最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走近作者———无私无畏、高洁伟大的爱国诗人 “美政”: 圣君贤相 民本思想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列传》 背景 “屈原放逐,著《离骚》” ———《史记·太史公自序》 温故知新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chán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jiàn)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mǐ)不毕见(xiàn)。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ěr)而见(xiàn)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写作原因 作品特点 评价作者 关于《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与楚怀王同祖,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受到重用。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上,他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子兰遂指使上官大夫等人向顷襄王诽谤屈原,使屈原被流放到江南地区,远离故国。 于是,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自沉汨罗,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背景 《屈原贾生列传》 太史公曰: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悲其志 想见其为人 怪其不以彼才游诸侯 活动一:想见其为人 身世 请大家从两篇课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并解释大意。 才能 遭遇 离骚 屈原列传 活动一:想见其为人 身世 离 骚 屈原列传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贵出身:与王同宗 降生不凡:诞辰吉祥 赐予嘉名:政治理想 公正有法则:平 (土地)美好而平坦: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活动一:想见其为人 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