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儿童节》 第1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课要培养核心素养总目标中的“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学段目标中的“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关心和帮助他人”;课程内容中“融入集体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分享”。 (二)教材分析 《快乐儿童节》是教材第四单元“争做中国好儿童”中的第13课。本单元的核心主题是围绕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特别聚焦于学生的品德培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初步启蒙,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他们的视野从家庭和校园的小圈子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与国家层面,鼓励他们努力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优秀儿童。 本课以“快乐的儿童节”作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三个紧密相连的板块。 第一板块是“欢度儿童节”。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认真准备学校组织的各项庆祝儿童节的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团队合作以及创造性表达,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我认知中的主人翁意识,还能真正沉浸于节日的欢乐氛围中,深切体会到作为儿童的幸福与喜悦。 第二板块是“节日的快乐”。在此板块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节日快乐氛围的感受,并通过分享各自在节日中的经历和感悟,来丰富自己对儿童节这一特殊日子的理解和快乐体验。该板块旨在加深学生对节日意义的认知,增强他们对童年时光的珍惜之情,并为后续学习少先队相关知识打下情感基础,助力学生逐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三板块是“温暖的关———。此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设立儿童节的深远意义,即保护儿童的基本权利,同时让他们发现并深切感受到党、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被激发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认同。 作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将主要聚焦于第一个板块———欢度儿童节”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黄金时期,他们对生活中的每个节日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这是他们在小学阶段迎来的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学生们普遍对儿童节有着一定感性经验,多数孩子可能在过去的儿童节里,参与过学校组织的趣味游戏、才艺展示,或是家庭中温馨的小聚会,这些经历为他们留下了欢乐而美好的记忆。 然而,尽管学生们享受过儿童节的欢乐氛围,但由于年龄尚幼,他们的认知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对于儿童节背后的历史渊源、深远意义以及它作为象征儿童权益、倡导关爱与成长的重要日子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因此,这是一个极佳的教育契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并珍惜这个属于他们的特殊日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 “六一” 国际儿童节的由来、意义,知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庆祝儿童节的不同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观察生活、积极对话,乐于表达和倾听,初步培养合作、对话、探究的能力。 3.积极参与儿童节的庆祝活动,感受作为新时代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初步形成热爱党和热爱祖国的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极参与庆祝儿童节的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幸福的童年生活。 2.教学难点: 丰富对节日快乐的体验,提高对节日意义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一、时空列车启程站(3分钟)1.猜谜: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神奇的旅程。想要获得本次列车的车票,必须要猜对一个谜语。请竖起小耳朵听好———六月第一天,礼物笑声连;全球小朋友,共庆这一天。你们猜一猜这是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