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71159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604744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归去来兮辞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回去 助词,无实义 回去吧…… 离开吧,回去吧…… “辞”的常识 是战国后期诗人 在 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 。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屈原 楚 楚辞 1.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例如: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2.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诗歌范畴)区别于赋文 余家贫,耕植 不足以 自给。幼稚 盈室,瓶无储粟,生生 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 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耕田植桑 足够用来 孩子 满 使动用法,养活 活着的人,维持生活 凭借 本领 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父母 朋友 轻快的样子 没有门路 恰逢 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 因为 被 距离 用……酿 思念的样子 这个样子 造作勉强 急迫 身心都感到痛苦 做官 宾语前置,奴役自己 感慨 庄家成熟 收拾 在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