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72432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习作《心愿》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2337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习作《心愿》教学方案 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能围绕主题选材。 “基础一般”体现在:选材容易雷同(如考试满分、买玩具)、内容易泛泛而谈、细节描写薄弱、情感表达不够深入、结构可能不够清晰。 对“心愿”的理解可能停留在个人物质层面,缺乏更广阔的视角(家庭、他人、社会、环境等)和深度思考(心愿背后的原因、意义)。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拓宽对“心愿”的认识,理解其多样性(个人、家庭、他人、社会、环境等)。 学习并运用“具体化选材”、“细节描写(镜头特写法)”、“情感融入(内心独白+环境烘托)”、“心愿背后的故事挖掘”等写作方法。 能围绕一个核心心愿,清晰、具体、有真情实感地完成一篇习作。 初步学习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可选,视学生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头脑风暴、范文引路、方法点拨、片段练习、同伴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掌握写作方法。 强调“写前构思”的重要性,利用思维导图或提纲梳理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感受心愿的美好与力量。 鼓励表达真情实感,理解不同心愿的价值。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拓宽选材思路;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将心愿写清楚、写具体;融入真情实感。 难点: 避免内容空洞;深入挖掘心愿背后的原因和故事,写出深度;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出来。 四、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包含心愿图片/视频、思维导图框架、方法要点、精选范文片段)、心愿卡片、背景音乐。 学生:预习思考“我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心愿?”;准备稿纸。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打开心扉,聚焦心愿(重在选材与构思)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渗透 一、情境导入,点燃心愿 (5分钟) 1. 播放温馨舒缓的背景音乐。 2. 展示图片/短视频:孩子放飞气球、老人期盼团圆、志愿者帮助他人、环保人士植树、科学家专注研究等。 3. 提问:“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 4. 引出课题:《心愿》———我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期盼。 1. 观看图片/视频,感受氛围。 2. 自由发言,谈谈感受和联想到的心愿。 创设情感氛围,直观展现心愿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心愿的广阔世界。 二、头脑风暴,拓宽思路 (15分钟) 1. 设问引导: * 对自己:学习、技能、健康、物品、改正缺点... * 对家庭:家人健康、团聚、和睦、改善条件... * 对他人:朋友快乐、帮助有困难的人... * 对社会/环境:和平、环保、科技进步、公平正义... * 对世界/未来:探索宇宙、没有疾病... 2. “心愿树”活动: 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请学生将想到的心愿关键词写在“树叶”形状的卡片上,贴到树上。鼓励独特、具体的心愿(如:“希望奶奶的关节炎好起来,能和我一起散步”比“希望家人健康”更具体;“希望小区门口的流浪猫有个温暖的家”比“爱护动物”更具体)。 3. 引导思考“为什么”: 随机选取几个“树叶”,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是什么触动了你?” 1. 积极思考,根据引导多角度罗列自己的心愿。 2. 将具体的心愿关键词写在卡片上,贴到“心愿树”。 3. 尝试回答“为什么”,简单分享心愿背后的故事或触动点。 核心方法一:具体化选材 打破“心愿=物质愿望”的局限,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挖掘素材,特别强调选择具体、独特、有故事的心愿点。通过“心愿树”使思路可视化。核心方法二:挖掘“为什么” 初步引导学生思考心愿的根源,为后续深入写作铺垫。 三、聚焦核心,构思内容 (15分钟) 1. 任务: 请每位学生从“心愿树”或自己心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