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277491
专题01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讲义)【暑假自学课】2025年新七年级历史暑假提升精品讲义(含解析)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183894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暑假
,
讲义
,
专题
,
精品
,
提升
,
历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导航 考点聚焦:时空建构+核心考点,有的放矢 重点速记:知识点和关键点梳理,查漏补缺 难点强化:难点内容标注与讲解,能力提升 复习提升:真题感知+提升专练,全面突破 时空建构 围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究 核心考点聚焦 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西汉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3.隋朝创立科举制度 4.宋朝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 5.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地方设行省制度 6.明朝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7.清朝设立军机处 一、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目的: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九卿”。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和县的掌管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影响: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西汉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随后又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3、影响: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豪强势力被削弱,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三、隋朝创立科举制度 1、建立: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 2、意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 四、宋朝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 1、分权: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力。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2、收权: 政治:派文官任地方长官,三年任期制;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经济: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五、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地方设行省制度 1、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军政;设御史台负责监察;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 2、在地方 ①措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除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中书省管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被称为行省制度。 ②影响:行省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六、明朝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背景: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措施 中央:①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③明太祖成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3、影响: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大加强。 七、清朝设立军机处 1、康熙设立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2、雍正设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11课 五四运动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