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中国同盟会(史料拓展练) 1.《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联合组成的“反清组织”是() A.光复会 B.义和团 C.同盟会 D.国民党 【史料解读】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在这一时期,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反清的革命团体和组织,但它们的行动较为零星和不协作。例如,兴中会主要在华南地区开展活动,华兴会在两湖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光复会则在江浙一带较为活跃。这些团体各自为战,力量相对分散,难以对清政府形成有效的冲击。 一、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和地点: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2.政治纲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一纲领体现了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目标。 3.组织性质:它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与之前的革命团体相比,同盟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更严密的组织架构,将分散的革命力量整合在一起,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意义 1.推动革命发展:同盟会成立后,成为了革命派进行反清斗争的核心组织,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它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3。 2.传播革命思想:通过宣传自己的政治纲领和革命主张,同盟会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凝聚革命力量:将各地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团结在一个旗帜下,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了革命力量的大联合。这种团结和统一为后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 【答案】C 【解析】据题干“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1905年8月”以及“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指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孙中山等人在1905年于日本东京成立,是多个革命团体的联合,并成为反清革命的重要组织工具。因此,选项中符合这一描述的是“同盟会”,C项正确;光复会在1905年之前就已成立,并且在1905年是与华兴会、兴中会等组织联合组成了新的组织,并非材料中所说的在1905年由各个山头联合组成的那个单一反清组织,所以不是光复会,排除A项;义和团并不以反清为目的,义和团主要是反对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不可能是材料中的反清组织,排除B项;国民党是在同盟会的基础上改组成立的,并非1905年由各个山头联合组成的原始反清组织,所以不是国民党,排除D项。故选C项。 2.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正在形成的革命思想主张是() A.三民主义 B.变法自强 C.自由平等 D.创立民国 【史料解读】 一、史料背景: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危局与孙中山的革命实践 1.时代背景:清政府的彻底腐朽与民族危机激化 (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巨额赔款(4.5亿两白银)加剧民生凋敝,主权全面丧失(如外国驻军、关税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