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史料拓展练) 1.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史料解读】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是共产党首次通过阶级分析,将国民党(及其代表的中间阶级)纳入 “可团结的朋友” 范畴。 合作成果:建立黄埔军校(培养革命武装)、发动北伐战争(攻击北洋军阀 ———真正的敌人”),推动革命从广东向全国扩展。 (2)与毛泽东观点的契合点: 国共合作正是 “团结真正的朋友” 的典型实践 ——— 通过联合国民党及中间阶级,扩大革命力量,集中打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改变了以往革命力量分散的局面。 2.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1)五卅运动(1925 年):上海工人罢工(无产阶级为主力)联合学生、市民,形成反帝爱国运动,随后席卷全国。毛泽东在文中指出,无产阶级 “集中”“战斗力强”,是运动的核心力量,而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初期 “赞助革命”,体现了 “团结朋友” 的成效。 (2)省港大罢工(1925-1926 年):香港、广州工人罢工持续 16 个月,得到农民、商人支持,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这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阶级力量的典型,验证了 “团结朋友” 可形成强大革命合力。 (3)农民运动的兴起:1925 年前后,广东、湖南等地农民协会纷纷成立(如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后提出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推动建立工农联盟。这直接体现了 “团结农民这一真正朋友” 的策略。 3.北伐战争:“攻击真正的敌人” 的战略实施 (1)敌人的明确界定:毛泽东在文中将 “国际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 “军阀”“买办阶级” 列为 “真正的敌人”。北伐战争的目标正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势力)。 (2)战争中的统一战线作用: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为北伐提供支持(如湖南农民为北伐军带路、运输物资),国民党军队作为北伐主力,两者结合形成 “攻击敌人” 的合力。 (3)结果:北伐军迅速占领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体现了 “团结朋友、攻击敌人” 策略的成功。 2.《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成就。”以下属于这次革命的“巨大成就”的是( ) A.建立中华民国 B.抗日战争胜利 C.长征胜利结束 D.创办黄埔军校 【史料解读】 一、政治与组织层面 1.黄埔军校的创建与革命军队建设 (1)1924 年黄埔军校成立,国共两党共同培养军事人才(如前文提及的共产党员在军校任职与学员占比),建立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战争奠定军事基础。 (2)军队中设立政治部,引入政治教育,打破旧式军阀军队的局限性,成为革命武装的核心力量。 2.革命政权的拓展与群众运动高涨 以广州为中心建立国民政府(1925 年),并通过东征(讨伐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提供后方保障。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工人运动: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上海、广州等地工人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形成反帝斗争高潮;省港大罢工持续 16 个月,沉重打击英帝国主义。 (2)农民运动:毛泽东、彭湃等推动湖南、广东等地农民协会成立,开展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