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英国的坚船利炮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军撤出南京、海定 等处江面和岛屿 邓小平同志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进行了多次交涉, 1984年12月19日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达成协议, 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 邓小平 撒切尔 你魂穿回到了1997年 这个身体的身份是一名实习记者 “ ” 即使脑子里升起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 作为一个刚刚上高二的高中生 为了在这个时代生存 你必须保住作为记者的工作 但一切已经无法改变 看完视频的下一秒 你师傅为了考验你, 带你去跟了整个香港回归的过程, 并且让你在香港回归之际写一篇消息, 这个稿子将决定你是否能在电视台转正! 目标:学习新闻(消息) 闯关难度: 系统为穿越游客独家提供: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5W+H”, 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新闻六大要素 真实性: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时效性:快速及时 简洁性: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新闻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无明显标志 本来,我为你争取了一个头版头条的机会 但是你没有在一个小时内写出新闻,并且新华社四名记者共同署名写了一篇优秀文稿《别了,不列颠尼亚》,你的转正机会已经没了。但是我们现在有一个新规定,实习记者实习满三年立即转正。 师傅 虽然实习没有工资,但是一年之后你将拥有一个铁饭碗!加油,少年!像优秀新闻文稿学习! 压榨!这是压榨! 社畜有选择“不”的权利! 系统 是的,你有。 同时你也有在这个时代体验乞讨生活的机会呢! 别说这么多,上号! 学习! 建议你认真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稿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系统 它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 伟大的历史由你创造!进击吧,少年! 新闻六大要素 查尔斯王子、离任总督彭定康 1997年7月1日 港督府 新闻六大要素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何事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结果 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为何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别了,“不列颠尼亚”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邮轮离开香港(第1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和有关历史背景(第2-10段) 以概括性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第11段) 新闻结构 感觉很简单嘛 随机抽个同学回答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新闻六要素 新闻结构 系统 要是真这么简单,普利策新闻奖没你我就举报有黑幕。 仅仅从题目上,都可以看出记者的水平有多高! 再见,“不列颠尼亚” 永别,“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换成“再见”,会引起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可能卷土重来的歧义; “永别”,因为这样感彩不当,有对英方的挖苦讽刺之嫌 引号不可以删,因为不加引号,不列颠尼亚这个词语只有英国皇家游轮一重意思,加上引号,它更增加了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这一层象征意义 工人日报:《香港今日回归祖国》 中国教育报:《今天,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北京经济报:《香港回家了》 香港大公报:《末代港督黯然去,留下宠犬未成行》 看看其他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