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认识黄赤交角的形成及特点。2.分析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影响。 研透教材 1. 黄赤交角 地轴 黄道 赤道 23°26' 一、黄赤交角及变化 2.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d 夏至 b 冬至 【微思考】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时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拓展深化】 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含义如下: 含义 一轴 两面 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目前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90° 含义 三个基 本不变 两个变 三个基 本不变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素养提升 【图文设景】 浑仪是中国古代测量日月五星位置的主要仪器,它测出的资料是天体的赤道坐标。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月亮和五大行星也在黄道附近运行,所以古人在编纂历法时,就要经常把赤道坐标换算成黄道坐标。而要作这样的换算,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黄赤交角(古代称之为黄赤大距)的资料。汉代人一般认为黄赤交角误差约为1分左右,唐代徐昂测得误差为37秒,达到了相当高的精确度。 《周髀算经》中记载了一个很简单的用八尺圭表测量黄赤大距的方法,冬至正午测得圭表的影长是一丈三尺,夏至影长是一尺五寸,又知道测量的地理纬度,利用最基本的天文知识和三角知识就可以求得黄赤大距。 【问题设计】 1. 若黄赤交角变为21.5°,分析太阳直射范围发生的变化。(综合思维) 提示:太阳直射点在21.5°N—21.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将变小。 2. 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分析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发生的变化。(综合思维) 提示:热带和南、北寒带的范围变大,南、北温带的范围变小。 【训练提能】 下图为黄赤交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第1题,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图中③表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④表示地球赤道平面,因此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序号是①。故选A项。 A A. 热带的纬度范围增加1° B. 南温带的纬度范围增加2° C.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 D.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 解析: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的纬度相同,与极圈的纬度互余。若图中黄赤交角增大1°,则回归线的纬度增大1°,极圈的纬度减小1°。由此推算,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纬度范围增加2°,北寒带的纬度范围增加1°,北温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南温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故选D项。 D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3~4题。 A. ∠XOF B. ∠TOF C. ∠FON D. ∠TON 解析:第3题,MN是赤道平面,E'F是黄道平面,二者夹角是黄赤交角,即∠FON,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项。 C A. ∠XON B. EF的纬度 C. ST的纬度 D. ∠XOF 解析:第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