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动物联欢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6课,指向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中的第二点“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和“6.2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中的第二点“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方法,认识到自然界中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动物。本课将以科普剧的形式,引导学生扮演小动物,创造符合动物特征的节目和游戏,对所学所知加以回顾、综合表达和创造。 本课分为五个板块。任务板块,创设了动物联欢会的情境,明确表演的任务。制作板块,确定扮演的动物角色,小组商讨交流,熟悉动物特点,制作动物头饰。体验板块,根据动物特点,创作节目和游戏,并进行表演。交流板块,请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在完善中再创造。最后通过比较,认识植物、动物和人的相同点,知道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拓展板块,引导学生将创作的动物节目表演给家人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表现欲较强,但对动物的认识比较粗浅和零碎,语言文字储备不足,在表演时不一一定能准确表达。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不强,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中更关注自身,认真倾听的能力较弱,这些都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上提供合适的科学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特别是在前5课的学习中应提前有意识地加以渗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形态、行为等特征;认识到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科学思维:在科普剧创作和表演中,能比较不同动物的特点,利用特点进行表演。 探究实践:能围绕动物的特征创作科普剧或游戏,能制作动物头饰,并以动作、语言等形式加以演绎。 态度责任:在交流、制作、表演等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进一步探究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依据动物的特征创作科普剧或游戏,并用多种方式描述常见动物的特点。 难点:依据动物的特征创作节目和游戏并表演。 【教学准备】 教师:动物头饰、道具(糖、胡萝卜等)、评价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5分钟 (一)聚焦:情境导入,营造氛围1.出示求助信。(PPT文字及音效)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但是蜗牛、蚂蚁、兔子、金鱼遇到了点麻烦———(点击PPT,弹出求助信动画)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想在运动会入场式展示自己的特点,但不知道怎么表演!帮帮我们!———焦急的蜗牛、蚂蚁、兔子、金鱼2.师:你们能帮帮它们吗?3.引入课题:动物联欢会。今天我们在这里扮演这些小动物(板书),排练一下运动会入场式的表演,搞个联欢会,给小动物们参考参考,好吗?板书:动物联欢会。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8分钟 (二)探究一:探讨扮演角色的特点1.小游戏:我演你猜。(1)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表演,让大家猜一猜。(2)交流猜测的依据。2.抽盲袋:抽取扮演动物资料卡。请组长抽盲袋,和小组成员一起阅读资料,了解扮演动物的特点。3.交流讨论,动物的特点。(从动物的外形、运动、习性等特点来讨论) 通过小游戏“我演你猜”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利用抽盲袋增加趣味性,组织学生梳理动物的特点,为后续表演打做准备。 20分钟 (三)探究二:根据剧本进行表演排练1.领取剧本和道具。(1)播放视频,学习如何借助剧本进行表演。(2)给学生提供表演剧本和道具(动物头饰、糖、胡萝卜等)。(3)小组内进行表演排练。2.各小组对表演的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需要组内讨论,共同对表演小组进行评价,出示绿牌表示该小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