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下19《咕咚》教学设计 训练重点: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中国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 1.借助图画、形声字的特点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识“咕、咚”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吓、为、怕、家、象”7个字,积累语言。 2.借助图画讲故事。 【思维能力】 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审美创造】 1.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语气词、标点符号,读出害怕或冷静的语气,同时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2.学会运用“.....跟着跑起来”“.....一边跑着一边叫”等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讲讲故事;感受欢乐情节的同时聚焦“笑”字,懂得做事不盲从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 1.了解单元 这一单元围绕“问号”安排了四篇课文,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棉花姑娘》,读了课文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没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读懂了课文内容。那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个声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 2.听音猜谜 播放“咕咚”声(木瓜掉入水中)提问这是什么声音? 揭示课题(板书:咕咚)学生跟读,观察字型(口字旁与声音有关)。 二、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边读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分享交流 (1)出示词语。 咕咚 成熟 掉下来 湖边 吓一跳 不好啦 拦住 哪里 那边 带领 图中有哪些小动物? 预设:小鹿 大象 野牛 什么是野牛?(不是家养的牛) 你还能说出带“野”字的动物名称吗?(野鸡 野鸭 野兔 野猪) 其他的字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形声字识字:咕,咚,吓,拦,领 熟字比较:熟—热 那—哪 (2)游戏巩固:“木瓜掉落”识字游戏,生字贴在木瓜上,学生抢读。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义:热闹、可怕、拔腿就跑、拦住。 (4)学写字。 教师逐一示范,讲解“吓、为、怕、家、象”的书写要领。 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互动交流,互相启发,丰富学习伙伴之间的识字方法,检测识字效果,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培养学生识字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教师引导: 看一看:观察课文插图。 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 找一找:四幅插图对应的段落。 2.分享交流 预设:课文空行规律(空行隔出的文字分别与每幅插图对应) 第一幅插图———第1、2自然段; 第二幅插图———第3、4自然段; 第三幅插图———第5自然段; 第四幅插图———第6、7自然段。 3.教师引导:根据图片和句子,按照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了解连环画课文的特点,梳理课文脉络。 四、活动三:品词析句,深化理解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尝试给第2句话划停顿线,再读一读。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了湖里,咕咚! (3)“咕咚”是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 (4)“咕咚”还可以放在哪里?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了湖里,咕咚! 咕咚!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了湖里。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想一想这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预设:先写了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再写了小动物是怎么说的 (3)指导朗读第三句话。 抓住“一边跑一边叫”、语气词“啦”和叹号,读出兔子害怕、慌张的心情。 【设计意图】了解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为学习3、4段打基础,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小兔子说话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拓展延伸 连环画故事《乌鸦喝水》。 要求:为每幅图搭配一句话。 鼓励孩子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