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词 三 首 赏析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 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词的产生可追溯至晚唐,那时出现了词史上第一位重要词人———温庭筠(yún)。因他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生活为主,词风温润香软,故被公认为花间词派的“鼻祖”。自此,词与诗的分界日渐清晰。在西蜀词人中,韦庄名气最大,与温并称“温韦”。五代时,盛行三五十字的词小令,代表人当属李煜、冯延巳(sì)等。南唐后主李煜以词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一改温词的艳俗主题,使词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李煜的作品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如《虞美人》《乌夜啼》《相见欢》等。 宋词 北宋初,词坛承五代花间派风气,代表人物有晏(yàn)殊、晏几道和欧阳修。直至柳永和苏轼的出现,才为词坛注入了新风。柳永的词雅俗共赏,故流传极广。在词体上,柳永的词多为慢词,以铺叙见长,善用白描手法,开合起伏,运用自如,充分地体现了词的广阔表现空间。其代表作有《雨霖铃》《望海潮》。苏轼“以诗为词”,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他不仅革新了词风,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突破了词律的束缚,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苏轼本人是兼具婉约与豪放等多种风格的词坛大家。此外,苏轼门下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lěi)、晁(cháo)补之也是词坛好手。 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壹 目录 贰 虞美人 雨霖铃 叁 词三首 雨霖铃 --柳永 壹 词三首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看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看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看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看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长享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季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看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句词句。 古代描写 离别的诗词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壮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梦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泪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何人不识君。(慰别)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愁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景别) 走近作者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í)卿,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