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躲避生命的陷阱》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躲避生命的陷阱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五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躲避生命的陷阱”展开,通过“我诉我心”案例呈现学生可能遭遇的危险情境,“心海导航”给出应对危险的策略指导,“活动在线”和“体验课堂”设置实践活动和案例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巧,提高自我防卫能力,树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权益的意识。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复杂社会中的潜在危险认识有限,面对危险时可能不知所措或应对不当。但他们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和好奇心,渴望学习实用的自我保护知识,有提升自我防范能力的需求。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践体验法等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视频、图片等资料,辅助学生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制作包含案例、知识点、活动要求等内容的PPT课件;收集与青少年自我保护相关的视频素材,如真实案例改编的动画短片。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生命陷阱类型(如敲诈勒索、性骚扰等),理解其危害;熟练掌握自我保护技巧和应对策略,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冷静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法治观念。 1.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团队协作情况等,由教师进行评价。 2.知识掌握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生命陷阱类型、自我保护技巧和法律维权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教师进行评价。 3.实践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课后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如安全隐患排查报告、自我保护计划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常见生命陷阱的类型及危害;自我保护技巧和应对策略;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方法。 学习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正确运用自我保护技巧和法律维权手段,克服恐惧心理,冷静应对危险。 1.针对学习重点:通过丰富案例展示、详细讲解分析,让学生直观认识生命陷阱;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自我保护技巧和法律维权方法。 2,.针对学习难点:创设多种模拟危险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实践演练,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实际应对能力;分享真实成功案例,增强学生信心。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青少年遭遇危险的动画短片(河北邯郸学生杀人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短片中的主角该怎么办,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躲避生命的陷阱”。 通过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自我保护问题的关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可选择更具吸引力、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 二、知识讲解 1.教师展示教材“我诉我心”中王钦被敲诈勒索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生命陷阱及危害。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知识点讲解,让学生系统学习常见生命陷阱及应对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补充更多不同类型危险的案例,加深学生理解。 三、体验课堂 1.读读议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体验1”中小雯的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雯,你会怎样做;列举生活中机智战胜坏人的事例及启发。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