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植物的变化》教案 【核心概念】 6.生命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①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化。 2.科学思维 (1)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体会到植物在不断地生长变化。 3.探究实践 (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4.态度责任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和种养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化。 2.难点: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体会到植物是有生命的。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在种养期间记录的相关照片、图画、文字。 教师:教师提前种植的植物(如大蒜、绿豆等)以及种植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3】 聚焦:我们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示教师种植的绿豆和大蒜,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植物发生的变化。 预设:我种的绿豆变成了小苗,大蒜长出了叶片。 带领学生简单 回顾植物种植经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关注。 探索 【ppt:4-6】 (一)交流分享。 1.课前布置任务:将我们种的植物带进课堂,观察植物发生的细节变化。 如月季: 如富贵竹: 2.展示交流时,教师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细节变化,如关注是否长出了花苞等。 教师请小组成员进行汇报,并及时给予评价。 【PPT:7-13】 (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 1.组织学生展示种植期间的观察记录单,通过图片或文字展示,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连续性变化, 植物第一天是什么样的,第三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2.小结:不同地区不同温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但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会发芽、会长大。 3.提问:“为了让植物生长得更好,你提供了什么帮助?” 4.继续追问:“说明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预设:月季开出了一朵大大的花;长了一个小花苞…… 预设:富贵竹长出新叶;又长高了一点…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植物的小主人可以向组员说一说植物发生的变化,小组成员间相互分享,安静聆听。 预设:浇水;晒太阳;放到空气流通的阳台…… 预设: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如果学生的盆栽较大,不建议带来学校,教师可以跟班主任沟通,开学初在教室放置一些盆栽,这样学生既能每天观察到,又能一起照顾植物,有利于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且学生能更细致地说出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 在展示交流环节,一年级小朋友的纪律是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掌控好课堂纪律,及时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逐步培养“认真倾听、大胆表达”的科学素养。 对于照顾植物,学生有一定的经验,这个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将“对植物的照顾”与“植物所需的条件”联系起来。 研讨 【PPT:14-15】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将学生整理出的“植物的变化”写在班级记录单中,课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补充。) 我们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植物的?(将学生整理出的“植物的需要”写在班级记录单中,课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补充。) 假设: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 假设:需要浇水、需要阳光、需要空气…… 这个问题从 “聚焦”到“研讨”都有出现,不同的是 前者是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发生的变化, 后者是归纳梳理植物的生长变化。 结合探索环 节,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种植经验,反思种植方法是否合理,分 析出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 拓展 【P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