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走近作者 孙犁 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 “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作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等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影响很大。 本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初读感知 整体把握 阅读文本,划出有关时间的词语,理清本文线索。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 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请从一个角度,用四字句为每个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与夫话别 探夫遇敌 助夫杀敌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尾】 水生嫂得知丈夫要去参军,夫妻二人面临分离; 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回家路上,遇到敌船; 女人们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学夫卫国 对比你接触过的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你觉得这篇小说和它们相比有何异同?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诗体小说 美 仔细阅读文本,你觉得哪些景物描写最能给你美的感受? 品读,赏环境之美 仔细阅读文本,你觉得哪些景物描写最能给你美的感受? 品读,赏环境之美 月亮升起来了 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 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 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皎洁的月光 干净的小院 洁白的苇席 银白的淀水 朦胧的薄雾 荷叶荷花香 月下白洋淀 清新恬静 这几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将“苇席 ”比喻成“雪地 ”和“云彩 ”,贴切形象,充满想象,把女人劳动场面诗化、美化了,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 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 方法指导———鉴赏小说景物(环境)描写的方法 一、找出景物描写的对象 二、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结合修饰性词语,考虑景物所处的时令和当时的天气,景物的生长情况和颜色等,明确景物的特点。 三、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①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③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内容上: 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2.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 3.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4.渲染气氛 结构上: 推动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照应前文) ①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 皎月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薄雾轻浮,清风徐徐,荷花飘香,诗情画意,自然优美、清新恬静。 ②人物: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水生嫂就在这样和平宁静的气氛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情节: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第40段、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