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6392

3.1《蜀道难》(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67520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蜀道难,20张,PPT,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课件网) 联读古典诗歌,梳理发展脉络 蜀道难 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 领会诗作中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感悟李白杂言体诗的语言魅力。通过朗诵和背诵,培育学生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二 体验诗歌的激情,沉浸于诗意的境界,理解李白诗作中的豪放与奔放艺术风格,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 活动目标 三 采用朗诵作为手段,遵循“理解-鉴赏-联想-创造”的教学步骤,引领学生深入鉴赏诗歌,激发创新思维。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赞叹:“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杜甫有言:“痛饮欢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则自豪地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江上吟》) 活动过程 一、课堂引入 1.聆听朗诵,纠正发音,领悟情感。 噫吁嚱 yī xū xī 巉岩 chán 石栈 zhàn 喧豗 huī 猿猱 náo 砯崖 pīng 飞湍 tuān 崔嵬 wéi 扪参历井 mén shēn 吮血 shǔn 再次聆听教师示范朗读:关注句式、节奏和主旋律。 活动过程 二、整体感知 提问: (1)这首诗的句式有何特色?从句式和押韵特点能否窥见其体裁? 明确: 句式长短不一,押韵相对宽松,属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自由。“蜀道难”乃汉乐府旧题。 (2)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否透露了创作目的? 明确: 诗中充满大气与豪迈,洒脱自如。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可知,此乃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之友正赴西蜀之地。 诗歌力图描绘蜀道的艰险,却不显得沉重,作者通过对山川的描写,投射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与雄伟之美。 活动过程 2.介绍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安史之乱前。唐代蜀中商业繁荣,入蜀者多流连忘返,未曾意识到该地形势险峻,自古为割据之地,随时可能生变。 活动过程 3. 个人朗诵,互评朗诵 朗诵要求:关注句子节奏,情感的波动,重音与轻声,主旋律的突出。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为何篇首连用多个叹词,单用一个是否可行?“危乎”与“高哉”意义相近,是否可以只保留一个?(尝试朗读,体会差异) 明确: “吁嚱”为蜀地方言,见物而发出的惊叹,连用叹词以表达强烈的惊叹之情。“危乎高哉”中的语气助词,音调一起一伏,情绪骤然升腾,如同平地惊雷,引出主题,给人以震撼之感。 活动过程 三、朗诵指导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明确: 描述的是历史悠久的蜀道,其历史跨度之广,与秦塞隔绝的情形。读来,心中泛起一片苍茫与遥远之感。诵读时,前两句需拉长音调,而后两句则需强调时间概念,并妥善处理“塞”与“烟”字的音调与音长。 “鸟道”暗示了一条连鸟儿也难以通行的险峻小径。蜀道的开辟,传说是五丁开山的壮举,充满了悲壮色彩,暗喻了开路的艰难。在诵读时,“地崩”与“然后”两句应连贯,以凸显“相钩连”。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明确: 这两句诗强调了蜀道的高度和险峻。从高空到深谷的视角转换,对称的句式结构,长句的运用,在诵读时应体现出这种对称美,展现其雄伟气势。 活动过程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明确: 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蜀道的高度和险峻。黄鹤难以飞越,猿猱难以穿越,从而衬托出山高路险。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明确: 前两句强调了蜀道的曲折,后两句则夸张地表现了山高若天,诵读时应以延长音调来强调其曲折蜿蜒,盘旋上升的艰难与惊险。 6.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明确: 诗人以询问归期的方式,表达了对旅途中潜在艰难的担忧,从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