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蜀道难》艺术特征解读 贰 目 录 壹 构思之奇 风格之奇 叁 用语之奇 肆 描绘之奇 伍 诗律之奇 壹 构思之奇 解读: 开篇即气势不凡。“噫”“吁”“嚱”三字,本是三个独立的叹词,“危”“高”亦为同义词语。作者起笔,将其连缀一处,用极其强烈的情感警示读者,突出蜀道的高峻险阻。这两个感叹句,劈空而来,犹如一支歌曲的高音,一开始即定下了诗歌雄壮豪迈的基调。 例1:噫吁嚱!危乎高哉! 构思之奇 解读: ①诗人以这一散文化的句式反复咏叹,则如这支雄壮歌曲的主旋律,时时回荡于听众的心田,一曲终了,依旧余音袅袅,缭绕不散。开头凭空起势,惊警醒目;中间应首挈尾,上下呼应;结尾重申诗旨,余韵无穷。 例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构思之奇 解读: ②关切入蜀者,劝其早归还,这一思想内容贯穿全篇,同样有“一篇之中三致志”之妙。先是“问君西游何时还”之陡然一“问”,中间穿插“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之喟然一叹,最后以“侧身西望长咨嗟”平稳收束,留下绵邈情思,令人回味无穷。 例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构思之奇 贰 风格之奇 解读: 那延绵“四万八千岁”的蜀国历史,那“地崩山摧”的开路传说,从不通人烟的“鸟道”,到钩连秦蜀的“天梯石栈”,数千年历史,纵横奔涌于诗人笔下,为古老蜀道染上了神奇色彩。 例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风格之奇 解读: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满一尺,古老的苍松倒挂悬崖绝壁,急流瀑布飞泻而下,轰击山崖,冲走石块,万壑千山,雷鸣轰响,使人魂悸魄动,目不暇接。这是何等雄浑的景象!常态的、习见的景物,诗人使之变形异化,给人以新奇生动的艺术享受。 例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 风格之奇 解读: 惟有鸟道可通,行人不可横绝。 例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风格之奇 解读: 动物尚难飞越,行人又何以堪。这是何等缥缈的境界!诗人健笔凌云想象奇幻,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例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风格之奇 解读: 剑门关是蜀道上一座险关。诗人写剑阁,不仅言其“峥嵘”和“崔嵬”,而且言其“所守或非亲”。诗中的“狼豺”“虎豹”“长蛇”借代“杀人如麻”的割据势力。从传说写到现实,落笔于诗人对蜀中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的忧虑,这就从社会意义上进一步深化了作品内容。诗人用一支如椽巨笔点染山川,融会古今,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例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风格之奇 叁 用语之奇 解读: 杜鹃的啼叫—是十分悲切的,作者选用一个“啼”字,何时啼?夜啼;何处月?山月;何等山?空山。一无动物的空山中惟有哀鸣的杜鹃鸟,已是写尽了蜀道的凄凉。这还不够,作者又在“空山”前著一主视感受极强的词:“愁”。此景此情,堪称文字崛奇,独具一格。 例1: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用语之奇 解读: 以夸张手法突出了山峰关塞的高峻险要。 例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连峰去天不盈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用语之奇 解读: 此部分纯为散文句式,具有古朴质拙的美感和力度,读之突兀,却又与全诗奇险风格相合。李白抒发的情感特别强烈,带着这种情感描摹客观景物,就展现出一种十分深邃的意境。 例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用语之奇 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观时,采用的不是照相式的复制手段,而是融进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和美学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