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8814

七下语文复习——21.古诗五首梳理《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素材

日期:2025-11-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4次 大小:20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下,语文,复习,古诗,五首,梳理
  • cover
七下语文复习 ———古诗五首梳理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作者简介: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主题思想: 诗人登楼远眺,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时不我待、孤独悲凉的感情。 重点赏析: 本诗直抒胸臆,善用对比,意境深远。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都是诗人情感的抒发,直抒胸臆是本诗最大的特色,真挚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另外,对比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本诗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茫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 实例赏析: 1、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占的感慨,抒发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選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厂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单;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含义: “占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如: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峻雄奇,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重点赏析: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看泰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节描绘,最后都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一、二句自问自答,从远望角度描绘了初见泰山时的情形;三至六句,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了仰望泰山时所见的雄伟、壮美和磅礴的景象,侧面烘托了其高大和生机盎然的特点;最后两句将群山与泰山相对照,进一步刻画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并表达了自己登临绝顶的雄心和壮志,表现出中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实例赏析: 1.这首五言古体诗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