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46578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捉迷藏+在阳光下》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1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41122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课件,教学设计,课堂,捉迷藏+在阳光下,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多么幸福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 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 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的游戏吗? 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因捉迷藏游戏而创作的作品, 它的名字就叫作 《捉迷藏》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 1.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 面? 《捉迷藏》的旋律明快、跳 跃,充满了活力和朝气。节奏 活泼多变,时而轻快、时而紧 张,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捉迷 藏时的情景。 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 的? 你们会弹奏钢琴吗? 通过聆听说一说钢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钢琴的音色非常清晰明亮,音色非常丰富多彩,可以演奏出各种不同的音 乐风格和情感。 作品背景 《捉迷藏》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中的 第四首曲目。这首作品创作于1953年,以儿童喜爱的游戏“捉迷藏”为主题, 通过生动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孩子们在游戏中追逐、躲藏、嬉戏的欢乐场 景。作品旋律明快、节奏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深受儿童喜爱。 乐曲可分为三段。 下面聆听第一段 1.判断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2.速度有什么特点? 3.音区有什么特点? 4.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第一段的音乐材料简洁, 乐曲的力度时强时弱,乐曲的 速度时快时慢,演奏的音区时 高时低,好似小朋友们捉迷藏 时,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 逐、逗趣的情景。 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下面聆听第二段 1.判断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第二段的音乐舒展,加之调 性的变化,描写了孩子们在捉 迷藏时摸索、推测,从犹疑到 确定的情景。 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 下面聆听第三段 1.判断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3.力度有什么变化? 4.这段音乐你熟悉吗? 第三段为再现段,乐曲由弱至强,不断向高音区模进,在热烈欢快 的情绪中结束。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整体欣赏 乐曲中出现了很多强弱记号,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它们: 丁善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昆山人。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 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 作曲,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47年赴法国巴黎 音乐院深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1949年回 国后,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他曾任作曲系主任、 副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创作的乐曲结 构严谨,手法新颖细腻,追求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 的统一。他的代表作有《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 响曲》、《交响序曲》以及钢琴组曲《儿童组曲》、 《新疆舞曲》第一、二号等。 接下来我们欣赏另外一首钢琴独奏作品,听听这两首作品有什么异同之处? 《在阳光下》是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创作的 钢琴曲《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该作品创作于 1957年,当时汪立三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 生。这首作品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多变,阳光 普照大地、万物生灵在阳光沐浴下勃勃生机的景象。 作品的旋律明快、跳跃,充满了活力和朝气。节奏 活泼多变,运用了多种节拍增加了音乐的动感和趣 味性。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音 乐形象,旋律中仿佛能听到雀鸟的叽喳声、流水的 叮咚声。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变化,生动地展现了阳 光普照下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