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认识“芙、蓉”3个生字,会写“芙、蓉”2个字。 2审美创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文化自信.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冰心、玉壶”等词语的意思。 4思维能力.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教学重点:1.认识“芙、蓉”3个生字,会写“芙、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冰心、玉壶”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 师:孩子们,跟着课本去旅行,今天我们来到长江边唐代润州丹阳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去看一看那里著名的建筑“芙蓉楼”。(出示芙蓉楼照片) 出示单元单元导语页 师:课本上还有这样一句,一起读。(指大屏幕) 生: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人物品质,芙蓉楼之所以在今天成为家喻户晓的景点,因为一个人、一次送别、一种伟大的品格。这个人是? 生:王昌龄 穿越 王昌龄:你敢相信吗?我王昌龄,竟然穿越了。前段时间,辛渐来江宁找我,说要去洛阳。于是我便从江宁一直把他送到镇江,送了一百多里地。我们约定在芙蓉楼分别。分别前的晚上,我请辛渐喝酒,我没喝尽兴,饭也吃得没意思。第二天辛渐就走了,走的时候我给他写了首诗。看着他北上洛阳,我心里突然有些不是滋味。于是,我回到芙蓉楼,便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哪知道,刚写完,墨还没干呢,就“嗖”地一下穿越了。穿越的时候,有个声音对我说:若想回归大唐,必须在未来世界,再写一首相同题目的诗才行。哪知道,那个声音又说道:务必在未来学子的帮助下,写出不一样的心境,才算成诗!未来学子?不一样的心境?啥意思?未来学子?难道就是你们不成?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词析句知品格,诗成落笔回大唐。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生:芙蓉楼送辛渐 师:嗯,声音洪亮,诗有诗眼,题有题眼,这个题目的题眼是?生:送 师:送是送别之意,这是一首送别诗,请你把送别之意读出来。嗯,声音很动情, 首先让我们走进任务一,任务一:平明初遇王昌龄 二、知作者 1.预习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七言绝句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其诗风雄浑豪放,意境深远,与岑参、高适、王之涣并称“边塞四大诗人”。 诗歌题材广泛,边塞诗描绘战场壮烈与征人乡愁,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展现历史纵深与苍凉。宫怨诗以《长信秋词》为代表,借汉代班婕妤典故抒写宫女孤寂,送别诗如《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壶自喻高洁。 生介绍作者 大屏幕出示简介 师:是啊,这七绝圣手、诗家夫子,这边塞四大诗人之一就是王昌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任务二,亦读亦悟王昌龄 三、读诗歌 自读、展示读、齐读 师:请同桌合作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读、展示读 师点评:正音———平明(平明是个后鼻音的词),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师:放到句子里读呢?生读 师:将句子放在诗里再来读一读。师点评 划分节奏,师范读,生读 师:读好诗歌,不仅要读对,还要读出节奏。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读一读。请边听,边将节奏标注在课本上。 师读古诗 师:你听出什么节奏了吗? 生:二二三结构 师:对,像这样的七言绝句,很多都是二二三结构,请你把节奏读出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