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348678
【核心素养】第 10 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 2 课时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2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2078368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立己
,
视频
,
教案
,
教学课件
,
精神
,
仁爱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聚焦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是《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孔子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思想为核心,阐述 “仁” 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孔子马厩失火问人、朱冲还牛、陆慧晓将心比心、杜环侍老等历史故事,生动展现仁爱精神在待人接物、处理社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借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胞物与” 等名言,将仁爱精神从人与人的关系延伸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仁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接触到友善、关爱等道德行为,但对 “仁爱精神” 缺乏系统认知,难以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仍较常见,在处理矛盾冲突时,缺乏宽容、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学生对古代名言和历史故事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引导。教学中需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仁爱精神,并在实践中培养相关道德品质 。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强化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认同,激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决心。 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仁爱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宽容友善、推己及人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法治观念 在教学中渗透仁爱精神与法治观念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仁爱精神是法治社会的道德基础,遵守法律法规是对他人关爱的体现。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做到在法治框架内践行仁爱精神。 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在学习和践行仁爱精神的过程中,培养积极乐观、宽容豁达的心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善良、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 通过学习古人践行仁爱精神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仁爱精神是每个人的责任。激发学生主动践行仁爱精神的责任感,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爱护自然,为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 “仁” 的核心内涵是 “爱人”,掌握立己达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体会仁爱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意义,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仁爱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仁爱精神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真正理解其价值,并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情境时,始终坚守仁爱精神,克服自私、冷漠等不良倾向的意志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孔子生平及思想简介视频、孔子马厩失火等故事动画、现代社会中体现仁爱精神的视频案例(如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相关名言警句解读动画。 实物教具:印有仁爱名言的卡片、仁爱主题的绘本。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身边体现仁爱精神的故事或事例、彩笔、纸张(用于制作仁爱手抄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温馨的视频,内容为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问学生 “视频中哪些行为让你感到温暖?这些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美好品质?”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随后展示孔子画像,引出本节课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主题,介绍孔子是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学习伴我成长》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9-26)
《宪法是根本法》 第三课时 树立宪法权威 学习单(2025-09-26)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2《我学习,我快乐》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9-26)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大单元设计(表格式)(2025-09-26)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3《学习有方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9-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