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2021年,教育部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新教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要点渗透传统文化要素的融入式;二是集中系统阐述传统文化内容的专题式。后者主要体现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一、单元内容依据 (一)课程目标 新课标“总目标”要求: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新课标“学段目标”要求: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本单元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内容,新课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是编写本单元的主要依据。 (三)《指南》要求 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二、单元编写总体思路 在第一、二单元中,我们引领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感悟自尊、自信、自强,让学生焕发向上的青春活力,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领学生将视野扩大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更广阔的精神世界中安顿自己的身心。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纲挈领的总体性认识,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古”与“今”“文”与“人”结合,从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滋养精神世界、提振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首先,本单元设置三课,对应三大主题。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新修订教材在教学时段上从九年级调整至七年级;在内容设置上从概览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改为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展开。 三大主题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解读,给人们提供一种观察、思考的视域。所谓“思想”,一般指相对于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成果;“理念”一般指对某事的理性认识、主观要求和价值倾向等;“核心思想理念”,就是对世界、对事物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思想观点、价值诉求。“人文精神”一般指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中华人文精神特别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着重探讨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价值,即安身立命问题,重视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传统美德”,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直为人们所传承的传统道德中的合理成分和精华内怯容。 三大主题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解读,不同内容有侧重点之分,但彼此之间并无鲜明而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是存在大量交集,甚至可以说三者本为一体,只是在不同维度的呈现。例如,“和”的思想在“尚和合”的思想理念、“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内容中多次出现;“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理念与“重民本”本就不可分割;等等。 其次,每课设置两个框题。 每课的第一框题侧重于本主题内容在历史上的呈现,帮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魅力。第二框题侧重于引领学生思考我们今天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