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人体结构模型共3课时 第一课时:开题与方法指导课———知识讲解与方案设计(45分钟) 目标: 1.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选择制作的模型类型,设计制作方案。 3.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活动内容: 01.人体结构与功能讲解(10分钟)。 1.讲解人体不同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如小肠、心脏、血管等)。 2.提供学习支架:人体结构与功能对照表(见附录的学习支架1)。 02.模型任务选择与讨论(10分钟)。 1.小组讨论选择制作的模型类型(如小肠模型、呼吸模型、血液循环模型等)。 2.提供学习支架:模型任务选择表(见附录的学习支架2)。 03.方案设计(15分钟)。 1.根据选择的模型类型,设计制作方案,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功能演示等。 2.提供学习支架:模型设计方案模板(见附录的学习支架3)。 04.材料准备(10分钟)。 1.列出所需材料和工具清单。 2.提供学习支架:材料清单模板(见附录的学习支架4)。 评析跨学科融合点: 生物: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物理:设计模型的力学结构。 化学:选择环保、易得的材料。 技术:设计和优化模型方案。 第二课时:探究与实践深化课———模型制作与优化(45分钟) 目标: 1.按照设计方案制作人体结构模型。 2.记录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优化方案。 3.确保模型能够有效演示相应的功能。 活动内容: 01.分工与制作(20分钟)。 1.小组分工,开始制作人体结构模型。 2.提供学习支架:分工记录表(见附录的学习支架5)。 02.问题解决与优化(15分钟)。 1.记录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2.提供学习支架:问题解决记录表(见附录的学习支架6)。 03.功能测试(10分钟)。 1.测试模型是否能够有效演示相应的功能。 2.提供学习支架:功能测试记录表(见附录的学习支架7)。 评析跨学科融合点: 生物:确保模型结构的科学性。 物理:测试模型的力学性能。 技术: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和测试。 数学:测量和计算模型的比例和尺寸。 第三课时:成果凝练与展示课———模型展示与评价(45分钟) 目标: 1.展示制作的人体结构模型。 2.介绍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撰写说明书。 3.从材料选择、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内容: 01.成果展示(15分钟) 1.每组展示人体结构模型,并介绍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2.提供学习支架:展示记录表(见附录的学习支架8)。 02.说明书撰写(10分钟) 1.为模型撰写一份说明书,包括模型的结构、功能、制作过程等。 2.提供学习支架:说明书模板(见附录的学习支架9)。 03.评价与反馈(20分钟)。 1.使用评价表对各组模型进行评价。 2.提供学习支架:模型评价表(见附录的学习支架10)。 附录:学习支架清单 学习支架1:人体结构与功能对照表 人体结构 功能 小肠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心脏 泵血,维持血液循环 膈肌 参与呼吸运动 血管 运输血液 学习支架2:模型任务选择表 模型类型 制作难度 所需时间 所需材料 小肠模型 中等 2小时 纸张、布料 呼吸模型 中等 2小时 饮料瓶、气球、吸管 心脏模型 中等 2小时 橡皮泥、透明管 学习支架3:模型设计方案模板 模型类型 所需材料 结构设计 功能演示 制作流程 学习支架4:材料清单模板 材料名称 数量 用途 纸张 10张 制作小肠皱襞 气球 2个 模拟膈肌 吸管 5根 模拟气管 学习支架5:分工记录表 小组成员 负责任务 完成情况 成员1 设计方案 成员2 准备材料 成员3 制作模型 成员4 记录问题 学习支架6:问题解决记录表 问题描述 解决方案 负责人 学习支架7:功能测试记录表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备注 结构完整性 功能演示效果 学习支架8:展示记录表 小组名称 模型类型 制作过程 创新点 改进建议 学习支架9:说明书模板 模型名称 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