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新区小学道法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3 课题 中国为和平做贡献 课型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大家一起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中的最后一课。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同伴群体生活中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四个基本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与同伴相处的这些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本课以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从小建立“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的观念,使通过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1.道德修养———引导学生认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品德,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提升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2.法治观念———在合作活动和讨论中渗透规则意识教育,让学生理解合作需遵循一定规则,如尊重他人意见、遵守游戏规则等,初步培养法治观念。3.健全人格———通过合作游戏和分享经历,帮助学生克服胆小、害羞等心理,培养开朗、自信的性格,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健全人格形成。4.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在合作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使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合作结果负责。 二、课程内容:健康生活: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通过《大家来合作》这一课,学生能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有助于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享受快乐生活。有责任感地生活: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合作的结果负责,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为集体和他人贡献力量,这也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五、学业质量:知识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合作的概念,知道合作就是两个或多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同时,明白合作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以及合作能带来力量变大、收获快乐、提高效率等好处。能力表现: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游戏体验等,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合作方法和技巧,如分工、协商、倾听、互相帮助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与他人合作,解决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学生能够激发对合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乐于与他人合作,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在合作中逐渐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个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他们往往期望其他成员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当合作失败时,他们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他人;同时,他们对团队责任感的认识尚显薄弱,可能出现依赖现象,不愿意主动思考。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突破自我倾向的行为观念,学会与同伴共同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增进与同伴的交往。 学习目标 1.通过做游戏、读故事等活动,知道什么是合作,认识到与人合作可以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2.通过唤醒生活体验,知道生活处处有合作,增强乐于合作、主动合作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难点:引导学生突破自我中心,能够在团队活动中具有主动合作意识,并具有初步的团队责任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眼罩、计数卡。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合作事例。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