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穿井得一人 寓言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wéi)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知识锦囊 一字千金: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 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 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 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 的珍贵。 走近作者 奇货 可居:把市面上稀少的货物囤 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卖。 解释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 居外。 表因果 打水浇田 居住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所以要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居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解释文意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挖掘、开凿 得到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解释文意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这个消息:“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 听说 表承接 代词,代这件事 得到 解释文意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 听到,这里是“使听到”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解释文意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回答 使唤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解释文意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消息 寻求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解释文意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所以要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居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这个消息:“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寻求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文言积累 一、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国人道之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文言积累 二、一词多义 整体感知 1、这篇寓言的叙事三要素: 起因: 经过: 结果: 丁氏在家挖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被人误传说他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最终传到了国君的耳朵里,丁氏出来解释,真相大白。 整体感知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丁氏为什么要挖井? (2)让故事产生分歧的是哪一句话? 家无井而出溉汲 吾穿井得一人 整体感知 (1)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 (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来; (3)“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越传越广。 3、你认为谁应该对这起谣言负责 为什么 整体感知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取真相 感悟寓意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感悟寓意 6、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课外阅读 三人成虎《战国策》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课外阅读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