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9133

第22课 活动课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81576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2课,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起源,传承
  • cover
(课件网) 粽香飘古韵,端午话传承 一.端午起源知多少 四.端午古韵今人承 二.端午传承跨千年 三.端午家香粽意浓 五.端午书签寄安康 六.端午智慧谁争锋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乌角黍。”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名称由来 一.端午起源知多少 屈原生平: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力主抗秦却遭贵族反对,被排挤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舍弃祖国,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一.端午起源知多少 纪念屈原说: 一.端午起源知多少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提到“屈原于是日(五月五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 南朝《续齐谐记》使“粽子祭屈原”的传说定型,并流传至今。 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将龙舟竞渡与屈原之死联系起来的文献。 龙图腾说: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一.端午起源知多少 宁波出土的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 五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五种动物的通称 恶日禁忌说: 先秦时期,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战国《吕氏春秋·仲夏纪》记载五月需“禁欲、斋戒”,认为此时“阴阳争,死生分”,是凶险之月。 一.端午起源知多少 五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 关于端午起源的学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 纪念屈原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一.端午起源知多少 屈原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求索精神,已广泛深入人心。 二.端午传承话千年 秦汉时期:南北风俗相融,以北方习俗为主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五月五日,以五采丝系臂者,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 二.端午传承话千年 《端阳故事·系采丝》 魏晋南北朝:禳毒除瘟之余增加了娱乐氛围 《荆楚岁时记》记载,在端午“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二.端午传承话千年 《儿童斗草图》 隋唐时期:仲夏盛典,充满节日欢乐 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了 “厨人尝散热之馔,酒正行逃暑之饮。庖捐恶鸟(指枭羹)、俎献肥龟、新筒裹练、香芦角黍。” 二.端午传承话千年 《端阳故事·赐枭羹》 宋元时期:端午渐成各民族“全民节日” 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 《金史·世宗本纪》记载:大定三年重午,金世宗“幸广乐园射柳,胜者赐物有差,复御常武殿,赐宴击鞠,自是岁以为常。” 二.端午传承话千年 明清时期:端午节庆规模愈来愈盛 《清嘉录》“男女耆稚,倾城出游。高楼邃阁,罗绮如云,山塘七里,几无驻足之地。河中画楫,栉比鱼鳞,亦无行舟之路。” 二.端午传承话千年 《龙舟竞渡图》 三.端午家香粽意浓 三.端午家风承古韵 四.端午古韵今人承 四.端午古韵今人承 材料一:青海热贡艺术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地成立相关协会,规范行业管理。青海省财政厅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建立文化发展基金,每年设立专项基金2000万元。同时制定相关标准,建立唐卡质量追溯体系,打破传统传承观念,形成多渠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