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9153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47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 cover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影视、书籍、新闻等途径了解了较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仍存在碎片化知识较多、概念理解难、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欠缺等情况。 针对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在补充感性材料和历史细节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各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从情感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将《中国共产党诞生》单独成课,有利于完整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不仅基于课标,同时凸显教材编写的时代性。从历史地位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通过回顾我们来时的路,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2、唯物史观: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明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3、史料实证:阅读相关史料,了解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及全国工人运动高涨局面的出现等基本史实。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所作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感悟民族精神,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政党……” 不管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习近平总书记 师生共同朗读,引起学生对这样一个政党的好奇,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学习新课: 星火初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考交流: 民国建立之后,有识之士却依然“迷茫”和“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引导: 当时的中国,帝制复辟,军阀混战,列强肆虐。此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救中国之困境”就是他们的初心。 怀着这样的初心,他们踏上了寻路之旅,寻救国之路! 历史回眸: 时间轴勾勒出近代奋斗历程,回顾历史,近代各阶级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却始终未能拯救中国,叩问民族复兴,究竟路在何方?厘清线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铺垫。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 2、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图表展示: 1894-1920年,中国工人数量变化图,体会: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创设情境: 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通过学生表演还原工人夜校上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得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广泛响应,突破学生认知难点。 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音频对话: 陈独秀和李大钊一南一北、相约建党的对话萦绕在耳边,他们对于革命的热血和激情,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对于初心的坚守和实践,无疑会在学生心底打下深深的烙印。 地图呈现: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分布情况,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多地共产党早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