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2969

12《清贫》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88338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清贫,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清贫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清贫”是“清贫苦寒”的意思。 本文作者方志敏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 方志敏(1899年—1935年),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7日,方志敏不幸被俘人狱。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方志敏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赞美自己。 向真正的革命者,向共产党员提出希望。 那么方志敏通过这篇文章向革命者提出什么希望呢?用文章中的词句来说说。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 过一种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草率。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筹集 矜持不苟 被俘 金镯 威吓 裤裆 汗褂 企望 彼此 深山坞 矜持不苟:庄重严肃,丝毫也不马虎。 矜持:①庄重,严肃;②拘谨,拘束。 (1)矜持不苟,大公无私,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美德。 (2)他第一次上台发言,显得有点矜持,不苟大方。 chóu jīn fú zhuó hè dānɡ ɡuà qǐ bǐ wù 作者在自述中讲述了一桩什么趣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被捕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威吓,想要发洋财,但是方志敏生活清贫,两个士兵最终愿望落空了。 读一读: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活动。 想一想:国方兵士想发洋财,用了哪些手段,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方志敏又是怎么说的? 填一填: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 方志敏 微笑着回答: 从上身摸到下身, 从袄领捏到袜底 热望 国方兵士 方志敏 微笑着回答: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 从上身摸到下身, 从袄领捏到袜底 热望 国方兵士 愤怒 企望 失望 拿着个木柄榴弹, 拉出引线来威吓 决不相信,将衣脚裤裆过细地捏 在躲藏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一番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克己奉公、甘于清贫 方志敏的母亲知道儿子当了主席,很多人都觉得这么大的领导,应该会有很多钱,就有人劝方志敏的母亲向他去要些钱。 当时方志敏母亲来要钱,他非常为难,自己清楚地知道,家里那700元债务非常沉重,而这些年自己参加革命后,家中又被敌人烧、抢十多次,家境十分困难,母亲也是迫不得已才向儿子拿点钱补贴家用。 然而,方志敏愧疚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现在革命才有个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七分呢!” 亲听了儿子的话后也明白,便回答:“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一趟没有白来,明白了仔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这是方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找方志敏要钱。 1933年的1元=40-50元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约束自己,恪守清贫,丝毫也不马虎。 “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方志敏一生严于律己、清贫廉洁的作风在国民党官员们看来不可思议,而每个共产党人都是这样做的。这里运用对比,衬托出共产党人清廉奉公、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形象。 【两个国民党士兵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 士兵甲:(用枪指着方志敏,惊叫)啊!是个大官! 士兵乙:(满肚子热望,捂着嘴偷笑)要发洋财了!要发洋财了! 士兵甲:(命令乙)去,搜他的身! 士兵乙:(从方志敏的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