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文言文二则 伯 牙 鼓 琴 文字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它记载了大量的先秦诸子的旧闻佚说、历史故事,内容丰富,富有逻辑性,史料价值极高。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仔细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停顿符号。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节奏,读准字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词语熟读 善哉 绝弦 zāi xián 善哉 妙哉 怪哉 丝弦 心弦 正弦 书写指导 zāi 哉 第二横宜长且上斜,斜钩舒展。 课文详解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弹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刚刚 心志,情志 像。 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高大的样子。 【译文】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听了后说:“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听了后又说:“弹得真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把琴摔破。 断绝。 认为;觉得。 值得。 ……的人。 【译文】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课文赏析 仔细想想文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总起句:介绍故事主人公,总写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倾听,为他们成为知音埋下伏笔。 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请找出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联系译文,说说如何理解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善哉乎鼓琴”表达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伯牙用琴声表现高山、流水,锺子期马上就领会到了伯牙内心的情操和志向。从以上这两句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各抒己见 在认识锺子期之前,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他一定得到了周围的人的称赞,想一想,他之前得到的都是怎样的称赞? 琴技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琴音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 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 当伯牙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领会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他想:锺子期才是真正懂我音乐的人,他才是我的知音! 他会对子期说:只有你才能真正懂我的琴声,你才是我的知音呀!以后我只为你弹琴。 那同学们读了锺子期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锺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锺子期能真正理解,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从中也可以体会到二人相逢相知的欣喜。 伯牙琴艺绝伦,他肯定不止志在高山流水,想象一下他还会志在哪里?锺子期又会如何赞叹?(仿照文中句式) 伯牙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志在春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潇潇乎若春雨。” 伯牙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这高山流水一样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