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6569

第13课 循环结构(一) (教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日期:2025-09-2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6697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课,循环,结构,教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科技 五下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循环结构”和“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的算法”两部分,重点学习的大概念是“算法是一组明确定义且可执行的操作,用于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步骤”。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5课,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基础上,丰富了算法的基本控制结构,与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前几课“控制系统中的计算”密切相关。同时为第14课“循环结构(二)”深入了解计次循环与条件循环两种不同的循环方式奠定基础,是恒温箱成果的前期任务和阶段性成果。 本课继续围绕“算法”核心逻辑主线展开。承载了控制系统中循环结构的分析,与条件计算关系紧密,主要探讨了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结构的描述和应用场景,并围绕主题“空调温度控制系统”,对预设温度与环境温度、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进行抽象,把预设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比较抽象为循环条件,把启动或关闭制冷装置和获取实时温度抽象为循环体,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的算法,验证控制系统中循环结构的运行结果,从而增加对控制系统中循环结构的理解。 二、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为五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会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这两种结构,积累了一定的用控制结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验。经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控制系统中的查表计算和条件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关注到生活中有循环现象,这些为理解更复杂的循环结构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仅限于不断地重复运行,无法抽象出循环现象是由循环条件控制的。他们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空调的自动控温过程,但缺乏用流程图来描述该过程的能力。因此,确定教学的难点为能够用流程图来描述循环结构的算法。 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 1.通过对空调温度控制系统案例的研讨,了解循环控制结构,意识到复杂的算法都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2.在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3.能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的算法,感受循环结构在控制系统解决问题中具体运用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控制系统中循环结构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教学难点:能够用流程图的方式来描述循环结构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红绿灯的变化 1.请学生观察实验板上RGB灯的变化,思考“红绿灯装置的变化规律”。 2.修改并运行“红绿灯循环一次.py”程序,请学生再次观察实验板上RGB灯的变化并思考“新的红绿灯装置的变化规律”。图1“红绿灯循环一次.py”程序代码,图2“红绿灯循环5次.py”程序代码: 二、建构:循环结构的认识 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1.请学生回答生活中有哪些循环现象。 2.出示图例(图3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讲解循环概念: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就是循环。 活动二:认识算法中的循环结构 1.结合“循环结构示意图”(图4循环结构示意图),讲解: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循环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结构,用于反复执行特定的代码块,以实现系统的持续监测和调整。循环结构由循环体和循环条件两个部分构成。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控制循环体是否执行的条件称为循环条件。 2.结合红绿灯实例,请学生分析红绿灯装置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分别是什么。 3.出示三种结构的流程图(图5三种结构的流程图描述),请学生回答思考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三种控制结构的特点。顺序结构是严格按顺序执行语句;分支结构依据条件选择执行路径;循环结构重复执行循环体。 活动三:探究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中的循环结构 1.请学生思考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