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6364

2025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5653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答案,检测,环境,生物,教科
    余姚市小学科学五(下)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格,每题2格) 1-5 ABAAD 6-10 BDACA 11-15 ABCCB 16-20 DCCBD 二、探究题(40格,每大题10格) (一)种子里的生命(10格)每空2格 1. ××√√√× 2. 土壤;水分、温度、放置位置等(合理即可);两组绿豆种子均发芽;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 (二)小小实验家(10格)每空2格 1.对比实验 2.② ;③ 3.A 4.准备一个盒子,放上相同的土壤,一边有光,一边无光,把几条蚯蚓放在中间,观察。(合理即可) (三)生物体的奥秘(10格)2+2+3+3 1.B 2.C 3.适应炎热的环境,防止脚被高温沙漠烫伤。(合理即可) 4.大雁南飞;青蛙冬眠;变色龙等(合理即可) (四)我是生态守护员(10格)每题2格 1.水草→线虫→青蛙→猫头鹰(合理即可) 2.生产者;消费者 3.植物 4.会,猫头鹰以青蛙为食,消失了会让青蛙数量变化,青蛙以线虫为食,线虫数量会变化,因为食物关系,整个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也会变化。余姚市小学科学五(下)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 设计意图 城南小学 谢佳文 作业整体设计说明 1.作业设计整体理念 “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进行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绿豆切人,再扩展到其他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经历从个体研究到发现联系、再到形成系统意识的学习过程。本单元明确提出“对比实验需要控制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为变量控制实验打下基础。本单元共7课,从研究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开始,接着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大自然”观。 2.作业设计整体思路———题量、题型 本单元练习卷分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两大模块,其中前者为选择题20题,后者为实验探究题。 3.作业设计整体目标(按照每一课分类概述) 第一部分: 科学知识 (选择题20题40格) 每一课【科学知识】教学目标 对应题号 科学态度渗透 题1、 1.学会使用对比实验,变量控制 题3、题9、题15、题18、题19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题15、题19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题14 4.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认识到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题5 5.当环境改变的时候,生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题2、题7、题10、题11、题12 6.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题4、题13、题16、题17、题20 7.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 题6、题8 从题量上,侧重考察学生对“对比试验”、“生物适应环境”“食物关系”这几块知识。 第二部分: 科学探究 (40格) 每一课【科学探究】教学目标 对应题号 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种子里的生命(10格) 2.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比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 4.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