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2332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0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谈、查阅资料等方式,积累关于家乡人和物的丰富素材。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特色,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家乡人和物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家乡变化,理解社会发展对个人与地域的影响。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创作以家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展现个人情感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增强文化认同感。 通过记录与分享,传承家乡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家乡人和物的特色,展现其独特魅力。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如叙述、描写、抒情等,丰富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家乡文化紧密结合,使作品既有深度又具感染力。 在记录过程中保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既展现事实又表达个人见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的视频。(播放一段包含各地特色美食、建筑、民俗活动的家乡风情混剪视频)视频里展现了不同地方的家乡风貌,有飘着香气的特色小吃,有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还有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看完这段视频,相信大家脑海里也浮现出了自己家乡的画面。现在,老师想邀请几位同学,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印象中家乡最独特的地方,可以是一处风景、一种味道,或者是一个场景。(随机邀请 3 - 5 位同学回答,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如 “哇,听起来你的家乡充满了烟火气”“这个描述太有画面感了” )从大家的分享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家乡浓浓的眷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拿起笔,一起学习如何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把这份独特的家乡情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记录家乡的 “人”——— 方法探究与实践 明确人物特点,寻找写作灵感 同学们,当我们想要记录家乡的某个人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可以体现在外貌、性格、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比如说,有的老人脸上布满了像树皮纹路一样的皱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弯弯的缝;有的邻家哥哥性格特别开朗,远远地就能听见他爽朗的笑声。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家乡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们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呢?(停顿 1 分钟,让学生思考)好,现在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想到的人及其特点。(学生交流 2 分钟,教师巡视倾听)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邀请 2 - 3 位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如 “你对奶奶外貌的描述很生动,如果能再说说她性格上的特点就更完整了” ) 运用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 同学们,有了人物特点和典型事例,接下来我们要用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细节描写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比如描写一位正在做手工的家乡老工匠,我们可以这样写:“他那布满老茧、微微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捏着彩色的面团,轻轻一搓、一揉,再用细小的竹签巧妙地点缀,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就出现在眼前。他紧锁着眉头,眼神专注得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大家看看,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是不是让老工匠的形象立刻生动起来了?现在,请大家从自己刚才写的事例中,选取一处进行细节描写的补充。(学生写作 3 分钟,写完后,邀请 2 - 3 位同学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强调细节描写要为展现人物特点服务) 三、记录家乡的 “物”——— 方法探究与实践 多角度观察,发现独特之处 同学们,家乡的物,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常见的一棵树,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要记录好这些物,我们首先要学会多角度观察。比如观察家乡的一座塔,我们可以从远处看它的整体轮廓,是高耸入云,还是小巧玲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