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血液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实验、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分析能力。 2.通过认识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形成正确的适应观。 3.通过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检测数据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4.通过学习输血原则及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认同无偿献血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1.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2.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难点:1.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检测数据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了去医院,医生总会让我们去做个血常规化验。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数据来判断我们的身体出现的状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血液的成分 1.演示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 加抗凝剂的试管和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血液分层现象有什么不同 血液的成分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 加抗凝剂的试管分为三层,不加抗凝剂的试管分为两层。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教师总结:从演示实验中可以看到,加抗凝剂的试管中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叫作血浆;下层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教师进一步提问:护士为患者抽血化验时,使用的一些试管中会加抗凝剂,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防止血液凝固。 2.展示制作的血浆成分的饼状图。请学生分析各组分所占的比例,尝试总结血浆的功能。 学生观察饼状图,分析各组分所占比例,明确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师生交流总结: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血液成分有一个初步认识。 通过图片和提问,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探讨:血清与血浆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后,师生交流达成共识: 血清与血浆颜色不同:血清黄色透明,血浆淡黄色半透明,而且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3.指导学生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讨论: (1)观察的人血细胞涂片中有几种血细胞 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 (2)你是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学生在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的基础上回答: (1)有3种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白细胞比红细胞个体大,红细胞是红色的。 教师重点指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最少,个体较大;血小板个体最小,一般观察不到。 4.展示人的血细胞涂片和红细胞电镜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推断红细胞的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后回答: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5.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7页,思考: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血液呈红色的原因是红细胞是红色的。 师生交流,总结出红细胞的功能。 6.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思考问题: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人体某处发炎时,它的数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观看后,回答:白细胞能吞噬病菌。 师生交流总结: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人体某处发炎时,它的数量会增多。 7.出示血小板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血小板的形态特点,分析其功能。 学生观察图片后说出血小板的特点: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8.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血小板的功能。 9.教师提出: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主要检验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中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通过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