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7203

【大单元教学设计】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单元分析+课时教案+课时课件

日期:2025-11-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0384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分析,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能设计合理的调查表格,对家中使用的物品及对应的能源、用电器的耗电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准确记录相关信息,如用电器的功率、每天使用时长等,培养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家中每天及每月的耗电量和电费支出,比较不同能源的特点(如是否可再生、是否有替代或节能办法),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建议,提高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完成调查、统计、分析等任务,积极交流调查结果和发现,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善节能方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家中能量使用的调查数据,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思维方法,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归纳不同能源的特点及使用现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分析家中物品能量使用的过程,如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转换形式,锻炼推理能力。 结合能源使用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思考节能的重要性,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三)科学素养 知道家中常用的能源类型,如电能、太阳能、化学能(电池、石油制品等),了解哪些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哪些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煤炭发电的电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学会根据功率和使用时长估算耗电量(1000 瓦电器 1 小时耗电 1 度),了解家庭用电的基本计算方法。 认识到不合理使用能源会带来环境问题(如燃油汽车排放污染),了解国家减少汽车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白节能和使用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四)责任态度 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如实记录数据,不编造信息,培养科学诚信。 激发对能源使用与环境关系的关注,增强节能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主动在生活中践行节能行为,如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电器等。 了解国家在能源环保方面的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个人和社会在节约能源、保护地球环境中的共同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和统计,明确家中使用的能源类型(电能、太阳能等)、对应的物品及能源特点(是否可再生、是否可替代)。 理解功率的概念,学会估算家庭用电器的耗电量和电费支出,认识电能消耗的实际情况。 认识能源使用的环境代价,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培养节能意识。 (二)教学难点 准确区分不同物品的能源类型及是否可再生,如电池属于不可再生的化学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需要结合能源的本质进行判断。 理解功率与耗电量的关系,正确根据用电器的功率和使用时长估算耗电量,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涉及简单的计算和单位换算,有一定难度。 将节能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节能建议,并理解这些建议对减少环境代价的意义,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家里的电灯、冰箱、汽车、太阳能热水器等物品,提问学生:“这些物品在为我们提供便利时,都需要消耗能量。大家知道它们使用的是什么能量吗?这些能量从哪里来?长期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通过学生熟悉的家庭物品图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初步思考家中能量的使用、来源及影响,为后续的调查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活动 1:分析出行工具和家庭物品的能量使用 分析出行工具: 教师提问:“我们出行时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使用什么能源?这些能源是否可再生?会带来哪些环境代价?”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交通工具(如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